问答1000网

目录

为什么会下雨?

发布时间:2022-04-12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200次

为什么会下雨,什么是雨,雨的主要成分,水蒸气如何形成水滴,国内降雨特征,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一、什么是雨
1、自然现象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2、分类
雨的种类很多,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
 
二、为什么会下雨
1、水吸热变成水蒸气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
 
2、气体分子集中形成云
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
 
3、对流形成雨点
云团逐渐变大,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温度越来越低最后形成雨点下降。
 
三、雨的主要成分
1、主要成分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化学式H2O) ,有少量二氧化硫(化学式SO2)、二氧化氮(化学式NO2) 
 
2、其他特殊成分
通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如遇雷雨,雨水中会含有少臭氧分子(因闪电造成) ,还有空气中各种各样的杂质和浮尘。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四、水蒸气如何形成水滴
1、体积增大100多万倍
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 ~ 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2、增大手段
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1)凝结和凝华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2)云滴的碰撞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五、国内降雨特征
1、午后降雨多短时,清晨降雨多持续
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这类降水多为局地性降水,持续时间通常较短。而峰值出现在清晨的降水,多为大尺度的系统性降水,持续的时间则通常较长。
 
2、华北地区降雨,自西北向东南滞后
华北地形和海陆分布复杂,华北西北部为燕山和太行山脉,东部紧邻渤海,海陆分布和地形均对华北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华北累积降水量和降水的强度均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西北部山区降水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每次降水产生的降水量较小;而平原和沿海地区降水平均持续时间较长,并且降水总量较大。
 
3、“北旱”格局下,强降雨却在增多
降水的基本特征虽然多年来具有稳定性,但局地的降水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华北地区的小雨和中雨次数减少,强降水的发生频率增高。这不仅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更多压力,也更容易引发山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短时的强降水也并不利于土地含水量的增加,反而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相关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热点问答
1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会下雨?
最新内容
大家关心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