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目录

中国十大镇国玉器

发布时间:2021-09-1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64次

中国十大镇国,中国十大镇国玉器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

一、渎山大玉海

1、简介
(1)、中文名
渎山大玉海。

(2)、制造年代
元。

(3)、材料
南阳独山玉料。

(4)、高
70cm。

(5)、口径
135~182cm。

(6)、最大周长
493cm。

(7)、膛深
55cm。

(8)、现藏地
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

(9)、重量
3500kg。

2、文物特征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3、北海一景
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

4、巨型酒瓮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

二、玉“C”神龙

1、简介
(1)、中文名称
玉“C”神龙。

(2)、年代
新石器时代。 

(3)、材料
岫玉。

(4)、规格
高26厘米。

(5)、出土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

(6)、收藏地
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2、概述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红山玉龙呈钩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红山玉龙的发现,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现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3、价值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4、地位
2013年《国家人文历史》隆重评出,玉“C”神龙为中国“镇国之玉器”。

三、玉镂雕活环龙纹挂饰

1、馆藏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2、战国玉器
玉镂雕活环龙纹挂饰,战国玉器,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这是一串可卷折亦可展开的玉佩,采用活环套链工艺,全长达48厘米,宽8.3厘米。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全器用五块玉料、一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十六节,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三十七条龙、七只凤和十条蛇,并饰有谷纹。

3、特色
第二节玉璧上的云纹,是采用压地手法,璧的四周攀附四龙,这种形制是到战国晚期才广为采用的;第十一节雕成三条蟠龙相连的玉佩状,龙身为“S”形,是春秋后期在中原开始流行的玉佩造型,十六节玉饰却巧妙地把它们用在一条大龙身上;第十二及十三节的玉饰,分别由双首相向和双首相背的蟠龙构成,每条龙身上各刻有一条龙;第十五节玉饰的两端,分别刻有立凤和凤鸟衔蛇图案,这种图案是南方楚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在漆器等绘画品中屡有发现。

4、工艺
所谓活环套链工艺就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形成连接,使之可卷折可展开,但不可拆卸的一种工艺。此串玉佩是目前面世的器形最长、活环套链最多、纹饰最繁复精美、工艺最为精湛的活环套链玉。

5、工艺
此佩的功能和定名目前尚有不同意见,一种看法是用作佩饰,另一种看法是联系同时出土的小件玉鸟禽。认为是冠上装饰,即冠缨。

四、商玉边璋

1、简介
(1)、中文名称
商玉边璋。

(2)、出土地点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3)、馆藏地点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4)、所属年代
商代。

(5)、文物类别
玉器。

(6)、文物级别
国宝级。

(7)、文物出土时间
1986年。

2、文物历史
1986年,商玉边璋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收藏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文物特征
商玉边璋为长54.5厘米,宽8.8厘米的条形玉璋,其状顶端一为钝角,一为锐角,被火烧后的边璋射端呈鸡骨白色。射部和柄部两面,均阴刻有两组图案,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

4、文物价值
三星堆文化的礼仪祭祀制度甚为完备,在其早期遗存的玉器中,就已有玉璧、玉环、玉圭等小型玉石礼仪用器出现,而随着王国的强大,祭祀活动显然也更为盛大。众多形制更大的玉器开始被用于祭祀活动中,既显示出祭祀者更大的虔诚,也显示出国力的强盛。出土于二号祭祀坑的这件商玉边璋,反映的正是当时王国的兴盛。

五、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1、简介
(1)、中文名称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2)、馆藏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

(3)、所属年代
石器时期。

(4)、所属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5)、所属地区
浙江杭州。

(6)、别名
玉琮王、神人纹玉琮。

2、文物造型
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琮体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又由横槽分为两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3、文物价值
(1)、祭祀
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但材质上有优劣之分。优质的玉琮,应按《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说法,那么玉琮是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或是巫师通神的法器之一,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都是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用的。

(2)、象征
玉琮既是种器具,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4、文物地位
此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2002年,此玉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六、玉跪式人

1、简介
(1)、中文名称
玉跪式人。

(2)、出土地点
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

(3)、馆藏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4)、所属年代
商。

(5)、规格
高:7cm。

2、概述
玉料呈青色,通体有黄褐色的浸痕。玉人为圆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颔,弯月形眉,臣字眼,闭口凸鼻,头戴圆 箍形[頍],用以束发,[頍]前连有卷筒状饰物。玉人身着衣饰,交领垂于胸前,长袖至腕,腰束宽带。腰部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该玉人衣饰 华美,身插器具,为研究当时的服饰衣纹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七、皇后之玺

1、简介
(1)、中文名
西汉皇后之玺。

(2)、别名
皇后之玺、皇后之玺玉印。

(3)、年代
西汉。

(4)、类别
玉器。

(5)、级别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出土时间
1968年。

(7)、出土地点
陕西省咸阳市。

(8)、馆藏地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

2、文物特征
西汉皇后之玺为正方形,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
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

3、流传历史
1968年9月某个傍晚,西汉皇后之玺被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3岁学生孔忠良偶然发现,后被其父亲孔祥发带到西安交给文物专家鉴定。此后,这枚玉玺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1974年,当时炙手可热的江青下令将西汉皇后之玺送到北京。后“四人帮”被粉碎,西汉皇后之玺返还陕西省博物馆收藏。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分家,这枚玉玺便陈列于陕历博基本陈列展厅。

4、文物鉴赏
此印玉质洁白,通体晶莹可爱。印背雕有简明活泼的螭虎钮,其形威猛之中又透出柔和优雅的意趣,与皇后的地位极相称。印体的四壁均琢有云纹。汉朝统治者喜用云纹作为装饰,如瓦当等,大概因为云在天上,示其位置之高,而皇帝称天子,意指来自天上也。

5、文物价值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西汉皇后之玺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现已发现的汉代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方西汉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八、金缕玉衣

1、简介
(1)、中文名
金缕玉衣。

(2)、外文名
jade clothes sewn with gold wire。

(3)、别名
金缕玉匣,玉柙。

(4)、时代
汉代。

(5)、使用等级
皇帝和高级贵族。

(6)、结构
金丝、玉片。

(7)、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商丘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

(8)、出土地点
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

2、概述
(1)、山岳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的。

(3)、缀玉人形
图片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4)、耗费无算
全衣耗用玉片、金丝巨多,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3、考古发掘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九、玉刻诗大盘

1、简介
(1)、外形尺寸
玉刻诗大盘,清代宫藏文物,高9.6厘米口径65.3厘米。

(2)、外貌特征
此盘圆形,浅腹,折沿,圈足,光素无纹。

2、概述
盘心镌刻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御制诗《玉盘谣叠旧作韵有序》,共189字。从文中可知,玉盘为乾隆廿二年(1757年)平定新疆贵族叛乱时缴获。玉盘体型庞大,打磨润泽,是新疆玉工的杰作。此盘的刻辞,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3、馆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十、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1、简介
(1)、中文名称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2)、馆藏地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

(3)、所属年代
清乾隆年间。

(4)、类别
玉器。

2、流传历史
玉料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清大禹治水图玉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

3、文物特征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kg。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相关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热点问答
1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斗罗大陆十大凶兽是哪些?
最新内容
大家关心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