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中国十大镇国】

发布时间:2020-06-0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84次

中国十大镇国,包括十大镇国之宝、十大镇国神器、十大镇国玉器等,问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

目录
    中国十大镇国,中国十大镇国玉器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
    中国十大镇国玉器
    一、渎山大玉海

    1、简介
    (1)、中文名
    渎山大玉海。

    (2)、制造年代
    元。

    (3)、材料
    南阳独山玉料。

    (4)、高
    70cm。

    (5)、口径
    135~182cm。

    (6)、最大周长
    493cm。

    (7)、膛深
    55cm。

    (8)、现藏地
    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

    (9)、重量
    3500kg。

    2、文物特征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3、北海一景
    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

    4、巨型酒瓮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

    二、玉“C”神龙

    1、简介
    (1)、中文名称
    玉“C”神龙。

    (2)、年代
    新石器时代。 

    (3)、材料
    岫玉。

    (4)、规格
    高26厘米。

    (5)、出土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

    (6)、收藏地
    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2、概述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红山玉龙呈钩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红山玉龙的发现,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现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3、价值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4、地位
    2013年《国家人文历史》隆重评出,玉“C”神龙为中国“镇国之玉器”。

    三、玉镂雕活环龙纹挂饰

    1、馆藏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2、战国玉器
    玉镂雕活环龙纹挂饰,战国玉器,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这是一串可卷折亦可展开的玉佩,采用活环套链工艺,全长达48厘米,宽8.3厘米。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全器用五块玉料、一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十六节,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三十七条龙、七只凤和十条蛇,并饰有谷纹。

    3、特色
    第二节玉璧上的云纹,是采用压地手法,璧的四周攀附四龙,这种形制是到战国晚期才广为采用的;第十一节雕成三条蟠龙相连的玉佩状,龙身为“S”形,是春秋后期在中原开始流行的玉佩造型,十六节玉饰却巧妙地把它们用在一条大龙身上;第十二及十三节的玉饰,分别由双首相向和双首相背的蟠龙构成,每条龙身上各刻有一条龙;第十五节玉饰的两端,分别刻有立凤和凤鸟衔蛇图案,这种图案是南方楚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在漆器等绘画品中屡有发现。

    4、工艺
    所谓活环套链工艺就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形成连接,使之可卷折可展开,但不可拆卸的一种工艺。此串玉佩是目前面世的器形最长、活环套链最多、纹饰最繁复精美、工艺最为精湛的活环套链玉。

    5、工艺
    此佩的功能和定名目前尚有不同意见,一种看法是用作佩饰,另一种看法是联系同时出土的小件玉鸟禽。认为是冠上装饰,即冠缨。

    四、商玉边璋

    1、简介
    (1)、中文名称
    商玉边璋。

    (2)、出土地点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3)、馆藏地点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4)、所属年代
    商代。

    (5)、文物类别
    玉器。

    (6)、文物级别
    国宝级。

    (7)、文物出土时间
    1986年。

    2、文物历史
    1986年,商玉边璋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收藏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文物特征
    商玉边璋为长54.5厘米,宽8.8厘米的条形玉璋,其状顶端一为钝角,一为锐角,被火烧后的边璋射端呈鸡骨白色。射部和柄部两面,均阴刻有两组图案,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

    4、文物价值
    三星堆文化的礼仪祭祀制度甚为完备,在其早期遗存的玉器中,就已有玉璧、玉环、玉圭等小型玉石礼仪用器出现,而随着王国的强大,祭祀活动显然也更为盛大。众多形制更大的玉器开始被用于祭祀活动中,既显示出祭祀者更大的虔诚,也显示出国力的强盛。出土于二号祭祀坑的这件商玉边璋,反映的正是当时王国的兴盛。

    五、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1、简介
    (1)、中文名称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2)、馆藏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

    (3)、所属年代
    石器时期。

    (4)、所属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5)、所属地区
    浙江杭州。

    (6)、别名
    玉琮王、神人纹玉琮。

    2、文物造型
    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琮体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又由横槽分为两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3、文物价值
    (1)、祭祀
    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但材质上有优劣之分。优质的玉琮,应按《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说法,那么玉琮是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或是巫师通神的法器之一,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都是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用的。

    (2)、象征
    玉琮既是种器具,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4、文物地位
    此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2002年,此玉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六、玉跪式人

    1、简介
    (1)、中文名称
    玉跪式人。

    (2)、出土地点
    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

    (3)、馆藏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4)、所属年代
    商。

    (5)、规格
    高:7cm。

    2、概述
    玉料呈青色,通体有黄褐色的浸痕。玉人为圆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颔,弯月形眉,臣字眼,闭口凸鼻,头戴圆 箍形[頍],用以束发,[頍]前连有卷筒状饰物。玉人身着衣饰,交领垂于胸前,长袖至腕,腰束宽带。腰部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该玉人衣饰 华美,身插器具,为研究当时的服饰衣纹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七、皇后之玺

    1、简介
    (1)、中文名
    西汉皇后之玺。

    (2)、别名
    皇后之玺、皇后之玺玉印。

    (3)、年代
    西汉。

    (4)、类别
    玉器。

    (5)、级别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出土时间
    1968年。

    (7)、出土地点
    陕西省咸阳市。

    (8)、馆藏地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

    2、文物特征
    西汉皇后之玺为正方形,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
    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

    3、流传历史
    1968年9月某个傍晚,西汉皇后之玺被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3岁学生孔忠良偶然发现,后被其父亲孔祥发带到西安交给文物专家鉴定。此后,这枚玉玺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1974年,当时炙手可热的江青下令将西汉皇后之玺送到北京。后“四人帮”被粉碎,西汉皇后之玺返还陕西省博物馆收藏。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分家,这枚玉玺便陈列于陕历博基本陈列展厅。

    4、文物鉴赏
    此印玉质洁白,通体晶莹可爱。印背雕有简明活泼的螭虎钮,其形威猛之中又透出柔和优雅的意趣,与皇后的地位极相称。印体的四壁均琢有云纹。汉朝统治者喜用云纹作为装饰,如瓦当等,大概因为云在天上,示其位置之高,而皇帝称天子,意指来自天上也。

    5、文物价值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西汉皇后之玺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现已发现的汉代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方西汉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八、金缕玉衣

    1、简介
    (1)、中文名
    金缕玉衣。

    (2)、外文名
    jade clothes sewn with gold wire。

    (3)、别名
    金缕玉匣,玉柙。

    (4)、时代
    汉代。

    (5)、使用等级
    皇帝和高级贵族。

    (6)、结构
    金丝、玉片。

    (7)、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商丘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

    (8)、出土地点
    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

    2、概述
    (1)、山岳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的。

    (3)、缀玉人形
    图片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4)、耗费无算
    全衣耗用玉片、金丝巨多,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3、考古发掘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九、玉刻诗大盘

    1、简介
    (1)、外形尺寸
    玉刻诗大盘,清代宫藏文物,高9.6厘米口径65.3厘米。

    (2)、外貌特征
    此盘圆形,浅腹,折沿,圈足,光素无纹。

    2、概述
    盘心镌刻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御制诗《玉盘谣叠旧作韵有序》,共189字。从文中可知,玉盘为乾隆廿二年(1757年)平定新疆贵族叛乱时缴获。玉盘体型庞大,打磨润泽,是新疆玉工的杰作。此盘的刻辞,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3、馆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十、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1、简介
    (1)、中文名称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2)、馆藏地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

    (3)、所属年代
    清乾隆年间。

    (4)、类别
    玉器。

    2、流传历史
    玉料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清大禹治水图玉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

    3、文物特征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kg。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中国十大镇国,中国十大镇国神器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镇国神器
    一、东风-31型洲际导弹

    1、简介
    (1)、中文名称
    东风-31弹道导弹。

    (2)、英文名称
    DF-31 ballistic missile。

    (3)、研制时间
    1986年-1999年。

    (4)、服役时间
    2006年9月。

    (5)、定型时间
    1999年8月2日。

    (6)、国家
    中国。

    (7)、隶属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8)、导弹类型
    弹道导弹。

    2、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世界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3、总体评价
    东风-31弹道导弹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先进,无论是紧凑的外形、较低的重量,还是射程与载荷比例,均与世界当前装备的先进型号大致相当,在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号基本处于一个档次。但是世界上当前部署的很多同类武器都是20世纪的产物,如美国民兵III甚至是20世纪70年开始部署的,快速反应改进型也于1996年完成,东风-31A在射程和精度等方面并无优势。

    二、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1、简介
    (1)、中文名称
    094型战略核潜艇。

    (2)、英文名称
    The type 094 strategic nuclear submarine。

    (3)、前型/级
    092型战略潜艇。

    (4)、研制时间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

    (5)、国家
    中国。

    (6)、服役数量
    约有6艘。

    (7)、北约代号
    Jin-Class,译文:晋级。

    (8)、代号
    09-Ⅳ。

    2、研制背景
    1967年,中国根据国家安全的要求,海军开始着手发展战略核潜艇及潜地导弹,这就是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于1970年开始建造,1983年交付海军,1988年成功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通过研制092型战略核潜艇,中国相关单位攻克和掌握了战略核潜艇设计与建造、潜地导弹研制、导弹水下发射、战略核潜艇指挥控制、潜艇通信导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3、建造沿革
    (1)、1994年
    中国正式开始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负责设计,由于长达10多年的空白期,人才流失严重,第二代核潜。艇在技术上仍然很难令人满意,尤其是反应堆只能是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版,反应堆功率对比世界现役潜艇反应堆仍然偏低,面对第二代核潜艇排水量大增的现实,这个功率不足更加明显。

    (2)、1996年
    094型战略核潜艇立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将092型潜艇升级成092M,因此092M型成为094型的发展平台,新的改装措施和试验成果被大量用在094型上。中国海军当时提出研发新一代核潜艇的具体方案分为两部份,一是发展与新一代战略核潜艇配套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巨浪-2型;二是发展更先进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即093型攻击核潜艇,然后在其基础上建造更大型的094型战略核潜艇。

    (3)、1999年
    094型战略核潜艇首艇在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渤海造船重工业公司(渤海造船厂)开始建造,2004年7月完工,2002-2003年/2004年下水,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试验与考核,预计在2010-2015年形成战斗力。

    三、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1、简介
    (1)、中文名称
    093型攻击核潜艇。

    (2)、英文名称
    Type 093。

    (3)、前型/级
    091型攻击核潜艇。

    (4)、次型/级
    095型攻击核潜艇。

    (5)、研制时间
    1983年-1998年。

    (6)、服役时间
    2006年。

    (7)、定型时间
    2002年。

    (8)、国家
    中国。

    (9)、代级
    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2、发展沿革
    093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第二代核动力攻击潜艇,将取代5艘陈旧过时、噪音巨大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091型(汉级),后者是1970年至1990年间下水服役的。093型核潜艇的建造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过程一直是在高度戒备之下绝密进行。据报道,第一艘093型核潜艇于2002年12月下水,2006年年底加入海军服役。第2艘是于2003年年底下水的。

    3、研制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和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海军的作战任务也由抗击强敌入侵转变为强敌干涉背景之下的国家统一之战。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核潜艇的作用更加重要,而当时在役的091型攻击核潜艇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是受到原始设计的限制,其战术技术指标与世界先进核潜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升级潜力已经挖掘完毕,所以海军亟需新一代攻击核潜艇。在这种背景之下,093型攻击核潜艇重新被提上日程。

    4、总体评价
    09-III新型核潜艇的服役,改变了中国核潜艇性能落后的状况,减小了与世界先进核潜艇的性能差距。让中国真正拥有了可靠性高,水下航速快,自持力时间长,隐蔽性能好,打击威力大的攻击核潜艇。对于提高中国海军作战能力,提高中国潜艇部队威慑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不是某些国家多造几艘常规动力潜艇,多引进几型AIP混合动力潜艇所能换来的。这对改善中国国防安全,提高维护海洋权益能力,应对国际安全形势都有重要作用。

    四、052C型防空导弹驱逐舰

    1、简介
    (1)、中文名称
    052C型驱逐舰。

    (2)、外文名称
    Type 052C destroyer。

    (3)、前型/级
    052B型。

    (4)、次型/级
    052D型

    (5)、研制时间
    1990年代末至2003年。

    (6)、服役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7)、所属国家
    中国。

    (8)、设计单位
    七院701所。

    (9)、生产单位
    江南造船厂。

    2、发展历史
    在2003年4月29日,052C首舰(170)在气笛声中从船台滑入长江中,该舰被命名为兰州号,而较晚开工的171舰则紧接着在同年10月29日下水。在2005年10月18日,兰州号正式加入南海舰队服役,但应该仍须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至于第二艘052C──海口号(DDG0171)也于2004年底完工,展开试航作业,并于2005年成军。

    3、基本设计
    (1)、基本设计
    与052B相同,052C由七院701所设计,总工程师为朱富英。052C沿用052B型驱逐舰的舰体基本设计,推进、电力供应相同,不过上层结构经过修改,艏楼较052B更高以容纳相控阵,舰体尺寸幅度据信也略为放大。先前052B满载排水量5850吨级,而052C的满载排水量则提高到6400至6500吨左右。

    (2)、反舰设计
    052C机库结构前方有两组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此级舰配备的是中国第三航空科学院所开发的鹰击-62型(YJ-62,又称C-602)次音速反舰导弹,系鹰击-6系列大型空射反舰导弹的舰射发展型。

    (3)、防空设计
    052C的另一主要武器,是垂直发射的海红-9(HHQ-9)防空导弹系统。HHQ-9是红旗-9的海上版,后者是中国航天二院,从1980年开始发展的新一代长程防空导弹。历经十余年的漫长研发之后,红旗-9终于在1997年定型并开始初期少量生产,并被中国海军决定为新一代舰载区域防空导弹,1999年正式进入中国陆军的防空部队服役,在外销市场上的型号则为FD-2000。

    4、服役事件
    2008年12月19日,中国正式宣布,基于联合国在12月16日通过的授权法案,中国将派遣一支由两艘导弹驱逐舰与一艘补给舰组成的分遣舰队,远赴索马里亚丁湾一带海域打击当地气焰嚣张的海盗活动,保护行经当地的商船并打击海盗。

    五、歼-10战斗机

    1、简介
    (1)、中文名称
    歼-10。

    (2)、国家
    中国。

    (3)、首飞时间
    1998年3月23日。

    (4)、建造时间
    1994年。

    2、发展沿革
    (1)、1994年
    01号原型机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进行飞行测试。 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

    (2)、2003年12月
    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2004年,中国空军开始换装歼-10战机;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 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3)、2019年10月1日
    1架空警-2000预警机和8架歼-10飞机组成领队机梯队,10月1日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歼-10飞机拉出七道绚丽的彩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3、技术特点
    歼-10后三角翼;前鸭翼;单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头下;机身后部下方安装小型双垂直尾翼。

    六、054型导弹护卫舰

    1、简介
    (1)、中文名称
    054A型护卫舰。

    (2)、外文名称
    Type 054A frigate。

    (3)、所属国家
    中国。

    (4)、生产单位
    沪东造船厂、黄埔造船厂。

    (5)、服役时间
    2008年。

    (6)、装备类型
    导弹护卫舰。

    (7)、前型/级
    054型护卫舰。

    2、发展沿革
    2003年,广州黄埔造船厂与上海沪东造船厂各推出了一艘054型护卫舰,虽然其简洁的构型被外界誉为“中华拉斐特级护卫舰”,但舰上仍配备以往的八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略显落伍。

    3、服役动态
    (1)、护航亚丁湾
    2008年,鉴于索马里海盗活动日渐猖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2008年6月2日和10月20日分别通过第1816号和1838号决议案,允许外国军舰进入索马里海域追捕海盗,并可使用必要方法打击在国际水域活动的海盗。2009年4月2日,中国第二批换防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出发,这其中就包括054A型护卫舰的黄山号,而054A型护卫舰自此就成为索马里护航编队的常客。054A适中的吨位、足够的装备以及柴油主机良好的油耗经济性,使之成为索马里护航任务的理想舰种。

    (2)、护航地中海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了保障叙利亚化学武器销毁顺利进行,为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118号决议和禁化武组织关于销毁叙化武各项决定,中国于2013年12月决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与叙化武海运护航。

    4、总体评价
    054A护卫舰是一型非常出色的护卫舰,主要因为其优异的多用途能力。该舰不仅装备有先进的区域防空导弹和远程反舰导弹,还具有航程远、可靠性高、易于量产的优点[10]。整体而言,054A型护卫舰的构型简练,防空/反舰/反潜配置均衡,堪称颇具水准的设计。就数量而言,054A将成为中国新一代舰队组成的骨干,其适航性与作战能力都优于过去中国海军主力的旅大级驱逐舰。

    七、99式主战坦克

    1、简介
    (1)、中文名
    ZTZ-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

    (2)、次型/级
    99A主战坦克。

    (3)、类别
    第三代主战坦克。

    (4)、前型/级
    96式主战坦克。

    (5)、国家
    中国大陆。

    (6)、用户
    中国陆军。

    2、火炮方面
    ZTZ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最大射速为8发/分,自动装弹机装填,[采用人工装弹时,射速1-2发/分],坦克弹药基数为41发,[22发在自动装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中],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9式改型主战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足以使当今主战坦克丧失战斗力。

    3、夜战能力
    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装有我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在夜战能力上,已经对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形成技术优势.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4、动力方面
    99改进型主战坦克,马力强劲,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150HB型,110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和新型高效传动系统,使99改[中国豹]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时速达5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7秒,最大行程为550公里。

    八、022型隐身导弹艇

    1、简介
    (1)、中文名
    中国022型隐形导弹艇。

    (2)、国家
    中国。

    (3)、设计方案
    高速穿浪双体造型设计。

    (4)、次型/级
    022型隐形导弹艇。

    (5)、类型
    导弹快艇。

    2、发展历程
    中国从80年代展开对SWA澳大利亚先进多船体设计咨询公司TH(Small-waterplane-area twin hull,小型水面穿浪双体船)的初期研究 ,90年代初期开始酝酿开发国产SWATH船只。在1993年,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澳洲著名的双体船舶厂商AMD公司合作,成立了广州海上巴士工程有限公司(SBI),设计了AMD150穿浪型双体客轮,并交由19航通高速船开发有限公司建造,成为中国首艘国产WPC船只,命名为飞鹰湖号。

    3、设计特点
    022型的整体轮廓低矮扁平,舰体外观经过隐022型导弹艇身设计,简洁流畅,雷达截面积仅相当于30吨的小艇 ;而量产型的022快艇驾驶台的窗户边缘还刻意设计成锯齿状,以分散雷达回波,与美国F-117隐身攻击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国际间主要的穿浪双体船相同,022也采用铝合金制造的艇体结构来减轻重量。

    九、071型船坞登陆舰

    1、简介
    (1)、中文名称
    071型船坞登陆舰。

    (2)、外文名称
    Type 071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

    (3)、所属国家
    中国。

    (4)、生产单位
    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

    (5)、服役时间
    2007年11月。

    (6)、装备类型
    大型多功能两栖船坞登陆舰。

    (7)、前型/级
    072型两栖登陆舰。

    (8)、下水时间
    2006年12月20日。

    2、发展沿革
    在本世纪以前中国海军原有的两栖舰队以一千至四千吨级登陆舰为主要骨干,这些舰艇吨位小、筹载量有限,直升机操作能力非常欠缺,舰上自卫武装普遍老旧,对于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可说有很多不足。为了应对新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在本世纪初期紧急强化两栖作战能力,包括短时间内密集建造072、074系列登陆舰,同时也首度设计一种新型船坞登陆舰,型号为071。

    3、建造历程
    071首舰昆仑山号于2006年6月开工,2006年12月20日下水,在2007年11月底交舰成军,同年12月首度有中国国产LCAC气垫登陆载具的照片曝光;此后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相关后续发展的动作。直到2010年中旬,网络上才出现上海沪东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071的后续舰,而首艘中国国产LCAC也在2010年6月底交付中国海军并随昆仑山号前往索马里护航,这显示藉由昆仑山号进入服役的前几年内,中国对船坞登陆舰相关技术与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才开始建造后续的同型舰艇。

    十、二代步兵战车

    1、简介
    (1)、中文名称
    二代步兵战车。

    (2)、国家
    中国。

    2、优势
    从外观看,中国第二代战车,(简称第二代)具有车身低矮,战斗投射阴影较小的特点。车体采用钢装甲焊接结构。为前端楔型布局。车前面上部甲板,没有安装防浪板。前部下部,安装有加强挡板。可以用于仿制地雷使用。而作为低端放浪挡板也可以。

    3、不足
    从第二代光滑的炮塔外观来看,目前中国还没有打算给他挂载披挂是反应装甲。而从炮塔叠焊接缝隙来看,他的辅助装甲几乎没有。等于说第二代装甲目前仅有1层普通匀制钢装甲。车身后部顶板依旧是BMPIII型可以开启形式,这样极大破坏了第二代的后部装甲防御能力。尾部车门两侧,预留有喷水推进的结构。

















    中国十大镇国,中国十大镇国传世之宝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十大镇国传世之宝

    一、后母戊鼎

    1、简介
    (1)、中文名
    商后母戊鼎。

    (2)、馆藏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3)、所属年代
    商朝。

    (4)、类别
    青铜器。

    (5)、出土地点
    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6)、出土年代
    1939年。

    2、文物特征
    (1)、外形尺寸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

    (2)、特征
    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3、出土环境
    商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武官村位于安阳市西北3千米的江河北岸、殷城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之间,属于殷墟遗址重点保护区,武官村区域先后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

    二、四羊方尊

    1、简介
    (1)、中文名
    四羊方尊。

    (2)、馆藏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3)、所属年代
    商。

    (4)、所属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5)、所属地区
    北京。

    2、文物特征
    (1)、外形尺寸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2)、巧妙之处
    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三、清明上河图

    1、简介
    (1)、中文名
    清明上河图。

    (2)、外文名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3)、年代
    北宋。

    (4)、作者
    张择端。

    (5)、描绘地点
    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

    (6)、地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7)、馆藏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杭州宋城电子版。

    (8)、规格
    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2、文物鉴赏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3、画卷内容
    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4、版本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四、越王勾践剑

    1、简介
    (1)、中文名称
    春秋越王勾践剑。

    (2)、出土地点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

    (3)、馆藏地点
    湖北省博物馆。

    (4)、所属年代
    春秋晚期。

    (5)、类别
    青铜器。

    2、文物特征
    春秋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3、文物价值
    春秋末期,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诸国。其中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4、出土环境
    1965年12月,春秋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墓主人的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的漆木剑鞘内。

    五、曾侯乙编钟

    1、简介
    (1)、中文名称
    战国曾侯乙编钟。

    (2)、出土地点
    湖北随县(今随州)。

    (3)、馆藏地点
    湖北省博物馆。

    (4)、所属年代
    战国出土年代1978年。

    (5)、类别
    青铜乐器。

    2、文物历史
    曾侯乙编钟的甬钟正面、钲部有“曾侯乙乍持用终”错金铭文,表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镈钟上的31字铭文记载了楚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之后,于在位第56年(前433年)特制镈钟用作祭祀。这为编钟铸造和该墓下葬年代提供了可考的依据。

    3、文物特征
    曾侯乙编钟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

    4、出土环境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进行曾侯乙墓发掘期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填土清除完,把墓葬打开时,地面水与地下水都混在一起,看到的几乎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游泳池。考古队长谭维四决定慢慢将墓中的水抽完,随着水面的下降仔细观察水中的遗存,有一天看到黑乎乎的一根木柱浮出水面,接着是3层横梁一样的柱子,梁下悬挂着一件件古钟,这便是曾侯乙编钟。

    六、东汉铜奔马

    1、简介
    (1)、中文名
    东汉铜奔马。

    (2)、别名
    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踏飞隼 等。

    (3)、出土时间
    1969年10月。

    (4)、出土地点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5)、类别
    青铜器。

    (6)、馆藏地点
    甘肃省博物馆。

    (7)、年代
    东汉。

    (8)、级别
    国宝级文物。

    2、文物特征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3、出土环境
    雷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4、文物鉴赏
    关于此马的名称,历来众多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之命名,最后将其定名为东汉铜奔马,这也是被认可的名称,除此以外还有马踏龙雀、飞燕骝、紫燕骝、天马、马神天驷、马踏飞燕等说法。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命名有这么多的说法,这在艺术史中绝无仅有,可见其在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力。

    七、金缕玉衣

    1、简介
    (1)、中文名
    金缕玉衣。

    (2)、外文名
    jade clothes sewn with gold wire。

    (3)、别名
    金缕玉匣,玉柙。

    (4)、时代
    汉代。

    (5)、使用等级
    皇帝和高级贵族。

    (6)、结构
    金丝、玉片。

    (7)、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商丘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

    (8)、出土地点
    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

    2、概述
    (1)、山岳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的。

    (3)、缀玉人形
    图片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4)、耗费无算
    全衣耗用玉片、金丝巨多,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3、考古发掘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八、镶金兽首玛瑙杯

    1、简介
    (1)、中文名
    唐兽首玛瑙杯。

    (2)、类别
    玉器。

    (3)、年代
    唐代(公元618-907年)。

    (4)、级别
    国宝级文物。

    (5)、出土时间
    1970年10月。

    (6)、馆藏地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

    (7)、出土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8)、材质
    红色缠丝玛瑙。

    2、文物特征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3、出土环境
    何家村本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子,但是在1970年城市扩建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唐朝的无主宝藏,因此而闻名全国,这里出土的窖藏出在三个罐子里,包含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既有唐朝的也有唐朝以前的,既有金银器、玉器还有许多国内外的钱币。

    4、创作技巧
    唐兽首玛瑙杯做工精湛,选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5、文物价值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唐兽首玛瑙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九、鎏金無马衔杯纹银壶

    1、简介
    (1)、中文名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2)、馆藏地点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3)、所属年代
    唐。

    (4)、出土地点
    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窑藏。

    (5)、通高
    18.5厘米。

    2、设计工艺
    整个壶的造型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制成,壶身为扁圆形,上方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壶盖帽为锤揲成型的覆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和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状提梁。在壶身两侧模压出两匹相互对应,奋手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银壶通体抛光,舞马、壶盖、弓形提梁和同心结处均鎏金。这件银壶巧妙的借鉴契丹族皮囊壶制作而成。

    3、文物研究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是国宝级文物,是唐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证。

    4、出土过程
    1970年10月5日,陕西省文化组办公室下属的一个收容所挖地基,挖出了一个陶瓮,还有一个银罐。

    十、春秋莲鹤方壶

    1、简介
    (1)、中文名
    春秋莲鹤方壶。

    (2)、外文名
    Lotus and crane rectangular hu。

    (3)、出土时间
    1923年。

    (4)、出土地
    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5)、馆藏点
    北京故宫,河南博物院。

    (6)、所处时期
    春秋时期。

    (7)、文物级别
    国家一级文物。

    2、文物特征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3、文物鉴赏
    从制作工艺上看,莲鹤方壶的铸造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整体风貌,与商周时期的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

    4、文物地位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国宝莲鹤方壶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