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鸟类之最】

发布时间:2020-01-05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44次

世界上鸟类各种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大全盘点!

目录
    鸟类之最,最凶猛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最凶猛的鸟

    一、最凶猛的鸟

    金雕。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金雕。

    2、拉丁学名
    Aquila chrysaetos。

    3、别称
    金鹫、老雕、洁白雕、鹫雕。

    4、亚科
    雕亚科。

    5、门
    脊索动物门。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7、种
    金雕。

    8、亚种
    6亚种。

    9、英文名称
    Golden Eagle。

    10、目
    隼形目。

    11、亚目
    隼亚目。

    12、科
    鹰科。

    13、界
    动物界。

    14、属
    真雕属。

    15、纲
    鸟纲。

    16、亚纲
    今鸟亚纲。

    17、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年。

    三、外形特征

    1、大型猛禽
    金雕属大型猛禽。全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

    2、外貌毛色
    (1)、上体
    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2)、翅上覆羽
    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

    (3)、下体
    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3、幼鸟和成鸟
    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体色更暗,第一年幼鸟尾羽白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在翼下形成白斑;第二年以后,尾部白色和翼下白斑均逐渐减少,尾下覆羽亦由棕褐色到赤褐色到暗赤褐色。

    4、虹膜
    虹膜栗褐色,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雏鸟嘴铅灰色,嘴裂黄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

    5、大小量度
    体重♂2000-5900g,♀3260-5500g;体长♂785-912mm,♀825-1015mm;嘴峰♂36-46mm,♀40-46mm;翅♂582-670mm,♀635-695mm;尾♂330-445mm,♀352-432mm;跗蹠♂99-115mm,♀99-128mm。

    四、生活习性

    1、活动习性
    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天有时会结成较小的群体,但偶尔也能见到2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较大的猎物。它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边呈直线或圆圈状盘旋,一边俯视地面寻找猎物,两翅上举“V”状,用柔软而灵活的两翼和尾的变化来调节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飞行姿势。

    2、捕食习惯
    发现目标后,常以速度为每小时300千米的之势从天而降,并在最后一刹那嘎然止住扇动的翅膀,然后牢牢地抓住猎物的头部,将利爪戳进猎物的头骨,使其立即丧失性命。它捕食的猎物有数十种之多,如雁鸭类、雉鸡类、松鼠、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獭、野兔等等,有时也吃鼠类等小型兽类。

    3、捕食技巧
    经过训练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长距离地追逐狼,等狼疲惫不堪时,一爪抓住其脖颈,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丧失反抗的能力,曾经有过一只金雕先后抓狼14只的记录。相比之下,它的运载能力较差,负重能力还不到1千克。在捕到较大的猎物时,就在地面上将其肢解,先吃掉好肉和心、肝、肺等内脏部分,然后再将剩下的分成两半,分批带回栖宿的地方。

    4、腿脚特征
    金雕的腿上全部披有羽毛,脚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后,趾上都长着锐如狮虎的又粗又长的角质利爪,内趾和后趾上的爪更为锐利。抓获猎物时,它的爪能够像利刃一样同时刺进猎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断猎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时一翅扇将过去,就可以将猎物击倒在地。

    5、利用价值
    哈萨克人训练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猎最大的一个用处还要看护羊圈。它们驱赶野狼在新疆哈萨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见惯的。在看护养圈的时候,周围没有牧人。

    6、生活环境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冬季亦常在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白天常见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

    五、繁养方式
    1、筑巢
    (1)、位置
    雕的繁殖较早,筑巢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疏林内高大的红松、落叶松、杨树及柞树等乔木之上,距地面高度为10-20米左右。有时也筑巢于山区悬崖峭壁、凹处石沿、侵蚀裂缝、浅洞等处,巢的上方多有突起的岩石可以遮雨,大多数背风向阳,位置险峻,难以攀登接近。

    (2)、材料
    巢由枯树枝堆积成盘状,结构十分庞大,外径近2米,高达1米半,巢内铺垫细枝、松针、草茎、毛皮等物。

    (3)、备用
    有时还要筑一些备用的巢,以防万一,最多的竟有12个之多。

    (4)、大小
    它也有利用旧巢的习惯,每年使用前要进行修补,有的巢可以沿用好多年,因此巢也变得越来越大,最大的“巨巢”就像一座房子一样构筑在大树的顶部。

    2、繁殖
    (1)、繁殖期
    每对巢区大约相距10千米。繁殖期因地而异,在北京地区,2月上旬即见成对在空中盘旋追逐进行求偶。

    (2)、产卵
    2月中旬开始产卵;在俄罗斯,繁殖期则较晚,通常4月中旬才开始产卵;在中国东北地区,繁殖期3-5月。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为肮白色或青灰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和斑纹,卵呈卵圆形,大小为74-78mm×57-60mm。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45天。雏鸟晚成性,3个月以后开始长羽毛。一般只有一二只能够存活,孵出后经亲鸟共同抚育80天即可离巢。

    (3)、摄食
    如果巢中食物不足时,先孵出的个体较大的幼鸟常常会向后孵出来的个体较小的幼鸟的身上啄击,并将啄下的羽毛等吞食,如果缺食的时间不长,较小的幼鸟有避让能力,尚不致于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亲鸟长时间不能带回食物,同胞相残则不可避免,较大的幼鸟就会把较小的幼鸟啄得混身是血,甚至啄死吃掉。

    六、动物保护
    1、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保护级别
    (1)、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2)、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ⅡI 级濒危鸟类。

    (3)、列入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4)、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易危种。
     

    鸟类之最,嘴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嘴最长的鸟

    一、嘴最长的鸟

    澳大利亚鹈鹕是世界上嘴巴最长的鸟。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澳大利亚鹈鹕。

    2、界
    动物界。

    3、纲
    鸟纲。

    4、科
    鹈鹕科。

    5、种
    澳大利亚鹈鹕。

    6、命名者及时间
    Temminck, 1824年。

    7、拉丁学名
    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8、门
    脊索动物门。

    9、目
    鹈形目。

    10、属
    鹈鹕属。

    11、亚种
    无亚种。

    12、英文名称
    Australian Pelican。

    三、外形特征

    1、中型鹈鹕
    澳大利亚鹈鹕是中型鹈鹕,长1.52-1.8米,翼展2.4-2.54米,重10公斤。

    2、鼻嘴翅颈
    嘴形宽大直长,上嘴尖端朝下弯曲,呈钩状;下嘴分左右二支,其间有一巨大而能扩缩的皮肤喉囊;鼻孔小,而位于嘴基。眼前部裸出,颈长而较细小,翅宽阔,但形不长也不尖。

    3、双翼主羽
    尾短而呈方形;跗蹠短而扁平,前面呈网眼状细鳞。主要呈白色,双翼的主羽呈黑色。喙呈淡粉红色。脸上的皮肤覆盖着非常不同的小斑点。眼睛的颜色各不相同,从白色到深棕色。所有这些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成鸟在繁殖区识别自己的雏鸟。

    四、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
    澳大利亚鹈鹕喜欢生活在辽阔及没有太多植物的水面。

    2、摄食习惯
    有足够的鱼类供应,活动于淡水或沿海浅水水域,或有丰富的食物并对其有庇护作用的河口和泥滩,没有特定的行动模式,只会追随食物的供应。

    3、艾尔湖
    当艾尔湖于1974年至1976年间注满时,周边的城市只有少量的澳大利亚鹈鹕;但当湖水干涸后,它们就再次分散到其他地方,去到边海岸,甚至到达圣诞岛、帕劳及新西兰。可以毫不费力地长途旅行,达到近56公里/小时的速度。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塔斯马尼亚州,偶尔在新西兰和西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如:斐济,瑙鲁,新喀里多尼亚,帕劳,瓦努阿图。

    五、繁殖方式

    1、繁殖年龄
    澳大利亚鹈鹕2-3岁就开始繁殖。在热带(即南纬26°以北),繁殖季节始于冬天,南部的是始于春末,内陆地区的则很多是在雨季后。它们的巢是在地上的一个浅洼,有时会有草围边。

    2、筑巢
    鸟巢共享。每个繁殖季会生1-3枚卵,卵呈粉白色,约有93 x 57毫米大。孵化持续30至37天。

    3、孵化
    经孵化后,较大的雏鸟会吃得较多,而最幼小的则因饥饿而死亡。孵化后前两周,雏鸟会吃双亲反刍的食物,之后两个月则会吃鱼类及一些脊椎动物。

    4、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鸟类之最,振翅频率最高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振翅频率最高的鸟
    一、振翅频率最高的鸟

    角蜂鸟,振翅频率高达90次/秒。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角蜂鸟。

    2、门
    脊索动物门。

    3、纲
    鸟纲。

    4、目
    雨燕目。

    5、属
    角蜂鸟属 。

    6、界
    动物界。

    7、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8、亚纲
    今鸟亚纲。

    9、科
    蜂鸟科。

    10、种
    角蜂鸟。

    三、概述

    1、肌肉强健
    蜂鸟体强,肌肉强健,翅桨片状,甚长,能敏捷地上下飞、侧飞和倒飞,还能原位不动地停留在花前取食花蜜和昆虫。

    2、体羽稀疏
    外表鳞片状,常显金属光泽。少数种雌雄外形相似,但大多数种雌雄有差异。后一类的雄鸟有各种漂亮的装饰。颈部有虹彩围涎状羽毛,颜色各异。

    3、特异之处
    其他特异之处是由冠和翼羽的短粗羽轴,抹刀形、金属丝状或旗形尾状,大腿上有蓬松的羽毛丛(常为白色)。

    4、嘴细长
    适于从花中吸蜜。刺嘴蜂鸟属(Ramphomicron)和尖嘴蜂鸟属(Chalcostigma)的嘴短,但是剑喙蜂鸟(Ensifera ensifera)的嘴极长,超过其体长21公分(8.25寸)之半。许多种类的嘴稍下弯。镰喙蜂鸟属(Eutoxeres)的嘴很弯。而翘嘴蜂鸟属(Avocettula)与反嘴蜂鸟属(Opisthoprora)的嘴端上翘。

    四、蜂鸟

    1、身材很小
    蜂鸟(Wood Nymph)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约600种的统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身体很小。

    2、振翅频率最高
    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约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humming)而得名。

    3、向后飞行
    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
      
    4、形态特征
    蜂鸟的羽毛一般为蓝色或绿色,下体较淡,有的雄鸟具有羽冠或修长的尾羽。雄鸟中,绝大多数为蓝绿色,也有的为紫色、红色或黄色。雌鸟体羽较为暗淡。

    5、生态环境
    蜂鸟居住的范围十分广阔,从高达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一直到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有的蜂鸟生活在干旱的灌木丛林,也有蜂鸟生活在潮湿的沼泽地。






    鸟类之最,羽毛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羽毛最长的鸟
    一、羽毛最长的鸟

    白冠长尾雉。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白冠长尾雉。

    2、拉丁学名 
    Syrmaticus reevesii。

    3、界 
    动物界。

    4、纲 
    鸟纲。

    5、保护级别 
    易危(VU)、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6、目 
    鸡形目。

    7、科 
    雉科。

    8、属 
    长尾雉属。

    9、中文俗名 
    翟鸟、地鸡、长尾鸡、山雉。

    10、英文俗名 
    Reeves's Pheasant。

    三、外形特征

    1、外貌
    雄鸟头顶、颏、喉和颈白色,眼下有大形白斑;额、眼先、眼区、颊、耳区及后头等均黑色,形成一圈围着头顶的环带;白色颈部之后有一不完整的黑领;背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各羽具黑色羽缘,使羽呈鳞片状;翅上覆羽白色,具宽阔的栗色羽端,其间夹有黑色狭缘。

    2、羽毛
    (1)、飞羽颜色
    三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具白色和棕色横斑及斑点,并具宽阔的棕黄色端斑,其外更缀有黑色和栗色细缘;次级飞羽外翈仅有白点,并沾栗色,棕黄色羽端亦仅限于外翈。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翈具乳黄色横斑,内翈横斑浅棕栗色,尾上覆羽白色而缀有黑褐色,并具黑色和栗色并列横斑。

    (2)、尾羽颜色
    尾羽20枚,中央2对最长,呈银白色,并具黑色和栗色并开横斑,羽干灰褐色而羽缘棕褐色,往外的3对尾羽依次变短,但羽色相似,仅棕褐色羽缘增宽,且仅限于外翈;更往外侧的尾羽更短,且几全为棕褐色,仅在内翈上具暗褐色横斑。

    (3)、胸羽颜色
    胸上部与背相似,其余胸羽白色,具黑色同心斑和深栗色羽缘,由于羽毛彼此重叠,胸外表呈深栗色,仅微露白色和黑斑。两胁和胸相似。胸最下部具较宽的棕黄色羽端,并在端缘沾有栗色;腹中部黑色,尾下覆羽黑褐色。

    (4)、各羽颜色
    雌鸟头顶及后颈大部暗栗褐色,各羽中央黑色。额、眉、头侧、颏、喉,以及围绕颈部的一圈淡棕黄色。眼前后各有一小簇短羽,以及耳羽黑褐色;颊部有一黑褐色颊斑与黑褐色耳羽相连;上背上部黑色,具大形矢状白斑和浅栗褐色端斑;上背下部和两肩亦为黑色,但具狭长的棕黄色羽干纹和灰褐色羽端,并密被有黑色虫蠹状斑。

    3、大小量度
    体重♂1425-1736g,♀700-1000g;体长♂1408-1967mm,♀558-695mm;嘴峰♂32-37mm,♀29-32mm;翅♂262-272mm,♀217-238mm;尾♂1013-1660mm,♀ 250-403mm;跗蹠♂73-83mm,♀66mm。

    四、栖息环境
    1、区域
    主要栖息在海拔400-1500m的山地森林中,尤为喜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不平、多沟谷悬崖、峭壁陡坡和林木茂密的山地阔叶林或混交林。有时可上到海拔2000-2600m的高度。

    2、生活习性
    (1)、食性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幼芽、嫩叶、花、块茎、块根和农作物幼苗和谷粒为食,特别对农作物较为喜欢,常常于一早一晚飞到农田地边偷吃农作物,其中包括黄豆种子、黄豆芽叶、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种子、麦苗、水稻等。

    (2)、野生植物
    主要有橡子、山茶种子、杜鹃、木姜子、麦冬、爬山豆、鱼腥草、马尾松种子、悬钩子、荚蒾、燕麦、袍栎、蕨、漆树、惠兰、薯蓣、胡颓子、胡枝子、茅栗、苔草、半夏、毛莨、柏树、麻栎等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花、果实、块根和种子。此外也吃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蜗牛、蚱蜢、螽斯等动物性食物。

    3、习性
    (1)、成群活动
    通常成群活动在森林茂密而林下较为空旷的林中沟谷和空地,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中午休息。

    (2)、性机警
    听觉和视觉亦甚敏锐,稍有动静,即刻逃离。

    (3)、善奔跑
    亦善飞翔。飞翔能力强而持久,飞行速度亦甚快,特别是从高处向下滑翔时极为迅速,亦能直接向上飞行较长距离。

    (4)、自如灵活
    在快速飞行时能利用长尾控制飞行方向和急行降落,因此,在林中穿行自如灵活。

    五、分布范围
    1、区域
    白冠长尾雉为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贵州、安徽等省份,河南省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以本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

    2、中国特产鸟类
    分布于中国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东部,湖南西部,贵州北部,南部和西部,四川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甘肃东南隅康县,云南东北隅的昭通,安徽西南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江苏东北隅的东海县。是中国特产鸟类。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南部新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北麓鄂豫两省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4°45′——114°55′,北纬31°31′——31°40′,总面积10580公顷,是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及其栖息地和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六、繁殖方式

    1、繁殖期3-6月
    3月中旬群即开始分散,雄鸟开始占区。此期间雌鸟常在清晨和傍晚通过两翅小幅度地快速振动而发出‘扑扑扑’短促而急速的声响来招引雌雉。通常一雄一雌制,偶尔亦见一雄配2-3只雌鸟。

    2、雄鸟求偶时
    一侧翅膀微伸下垂,颈羽蓬松,不断点头啄地,嘴里发出‘咕、咕、咕’的低声鸣叫。领域性较强,求偶期间如有别的雄雉进入领域,常常发生激烈的殴斗。

    3、营巢
    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林缘灌木丛和草丛中地上,也在树脚下或灌木下营巢,甚为隐蔽简陋,通常为地上一浅窝,内垫以枯草、松针、树叶和羽毛,也有无任何内垫物的。巢的大小为19-27cm×17-27cm,深5-10cm。

    4、产卵
    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6-10枚,通常为8-10枚,亦有多至12枚的。卵为油灰色,橄榄褐色、橄榄乳酪色、淡青灰色、青黄色、油青灰色和皮黄色等多种类型,微缀有稀疏的淡蓝色或灰褐色斑或无斑。

    5、卵的大小
    据26枚卵的测量,平均为30.2 (28.0-34.5)g,47.4 (45.0-50.2)mm×36.0 (34.0-41.5)mm (许维枢,吴至康1993),较北京动物园10枚卵的平均量度28.4 (26-32)g,34.9 (33.5-36.5)mm×44.7 (42-49.5)mm为大 (郑作新等 1976)。

    6、孵化
    卵产齐后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雌鸟甚为恋巢,特别是后期,当人至巢前亦不飞,驱赶时甚至作出恐吓和与人搏斗的姿势。被迫离巢后亦常滞留在巢前不肯远去,并不断跳起向人攻击。孵卵期24-25天。


    鸟类之最,尾巴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尾巴最长的鸟

    一、尾巴最长的鸟

    白冠长尾雉。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白冠长尾雉。

    2、拉丁学名
    Syrmaticus reevesii。

    3、界
    动物界。

    4、纲
    鸟纲。

    5、保护级别
    易危(VU)、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6、目
    鸡形目。

    7、科
    雉科。

    8、属
    长尾雉属。

    9、中文俗名
    翟鸟、地鸡、长尾鸡、山雉。

    10、英文俗名
    Reeves's Pheasant。

    三、外形特征

    1、外貌
    雄鸟头顶、颏、喉和颈白色,眼下有大形白斑;额、眼先、眼区、颊、耳区及后头等均黑色,形成一圈围着头顶的环带;白色颈部之后有一不完整的黑领;背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各羽具黑色羽缘,使羽呈鳞片状;翅上覆羽白色,具宽阔的栗色羽端,其间夹有黑色狭缘。

    2、羽毛
    (1)、飞羽颜色
    三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具白色和棕色横斑及斑点,并具宽阔的棕黄色端斑,其外更缀有黑色和栗色细缘;次级飞羽外翈仅有白点,并沾栗色,棕黄色羽端亦仅限于外翈。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翈具乳黄色横斑,内翈横斑浅棕栗色,尾上覆羽白色而缀有黑褐色,并具黑色和栗色并列横斑。

    (2)、尾羽颜色
    尾羽20枚,中央2对最长,呈银白色,并具黑色和栗色并开横斑,羽干灰褐色而羽缘棕褐色,往外的3对尾羽依次变短,但羽色相似,仅棕褐色羽缘增宽,且仅限于外翈;更往外侧的尾羽更短,且几全为棕褐色,仅在内翈上具暗褐色横斑。

    (3)、胸羽颜色
    胸上部与背相似,其余胸羽白色,具黑色同心斑和深栗色羽缘,由于羽毛彼此重叠,胸外表呈深栗色,仅微露白色和黑斑。两胁和胸相似。胸最下部具较宽的棕黄色羽端,并在端缘沾有栗色;腹中部黑色,尾下覆羽黑褐色。

    (4)、各羽颜色
    雌鸟头顶及后颈大部暗栗褐色,各羽中央黑色。额、眉、头侧、颏、喉,以及围绕颈部的一圈淡棕黄色。眼前后各有一小簇短羽,以及耳羽黑褐色;颊部有一黑褐色颊斑与黑褐色耳羽相连;上背上部黑色,具大形矢状白斑和浅栗褐色端斑;上背下部和两肩亦为黑色,但具狭长的棕黄色羽干纹和灰褐色羽端,并密被有黑色虫蠹状斑。

    3、大小量度
    体重♂1425-1736g,♀700-1000g;体长♂1408-1967mm,♀558-695mm;嘴峰♂32-37mm,♀29-32mm;翅♂262-272mm,♀217-238mm;尾♂1013-1660mm,♀ 250-403mm;跗蹠♂73-83mm,♀66mm。

    四、栖息环境
    1、区域
    主要栖息在海拔400-1500m的山地森林中,尤为喜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不平、多沟谷悬崖、峭壁陡坡和林木茂密的山地阔叶林或混交林。有时可上到海拔2000-2600m的高度。

    2、生活习性
    (1)、食性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幼芽、嫩叶、花、块茎、块根和农作物幼苗和谷粒为食,特别对农作物较为喜欢,常常于一早一晚飞到农田地边偷吃农作物,其中包括黄豆种子、黄豆芽叶、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种子、麦苗、水稻等。

    (2)、野生植物
    主要有橡子、山茶种子、杜鹃、木姜子、麦冬、爬山豆、鱼腥草、马尾松种子、悬钩子、荚蒾、燕麦、袍栎、蕨、漆树、惠兰、薯蓣、胡颓子、胡枝子、茅栗、苔草、半夏、毛莨、柏树、麻栎等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花、果实、块根和种子。此外也吃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蜗牛、蚱蜢、螽斯等动物性食物。

    3、习性
    (1)、成群活动
    通常成群活动在森林茂密而林下较为空旷的林中沟谷和空地,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中午休息。

    (2)、性机警
    听觉和视觉亦甚敏锐,稍有动静,即刻逃离。

    (3)、善奔跑
    亦善飞翔。飞翔能力强而持久,飞行速度亦甚快,特别是从高处向下滑翔时极为迅速,亦能直接向上飞行较长距离。

    (4)、自如灵活
    在快速飞行时能利用长尾控制飞行方向和急行降落,因此,在林中穿行自如灵活。

    五、分布范围
    1、区域
    白冠长尾雉为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贵州、安徽等省份,河南省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以本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

    2、中国特产鸟类
    分布于中国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东部,湖南西部,贵州北部,南部和西部,四川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甘肃东南隅康县,云南东北隅的昭通,安徽西南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江苏东北隅的东海县。是中国特产鸟类。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南部新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北麓鄂豫两省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4°45′——114°55′,北纬31°31′——31°40′,总面积10580公顷,是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及其栖息地和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六、繁殖方式

    1、繁殖期3-6月
    3月中旬群即开始分散,雄鸟开始占区。此期间雌鸟常在清晨和傍晚通过两翅小幅度地快速振动而发出‘扑扑扑’短促而急速的声响来招引雌雉。通常一雄一雌制,偶尔亦见一雄配2-3只雌鸟。

    2、雄鸟求偶时
    一侧翅膀微伸下垂,颈羽蓬松,不断点头啄地,嘴里发出‘咕、咕、咕’的低声鸣叫。领域性较强,求偶期间如有别的雄雉进入领域,常常发生激烈的殴斗。

    3、营巢
    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林缘灌木丛和草丛中地上,也在树脚下或灌木下营巢,甚为隐蔽简陋,通常为地上一浅窝,内垫以枯草、松针、树叶和羽毛,也有无任何内垫物的。巢的大小为19-27cm×17-27cm,深5-10cm。

    4、产卵
    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6-10枚,通常为8-10枚,亦有多至12枚的。卵为油灰色,橄榄褐色、橄榄乳酪色、淡青灰色、青黄色、油青灰色和皮黄色等多种类型,微缀有稀疏的淡蓝色或灰褐色斑或无斑。

    5、卵的大小
    据26枚卵的测量,平均为30.2 (28.0-34.5)g,47.4 (45.0-50.2)mm×36.0 (34.0-41.5)mm (许维枢,吴至康1993),较北京动物园10枚卵的平均量度28.4 (26-32)g,34.9 (33.5-36.5)mm×44.7 (42-49.5)mm为大 (郑作新等 1976)。

    6、孵化
    卵产齐后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雌鸟甚为恋巢,特别是后期,当人至巢前亦不飞,驱赶时甚至作出恐吓和与人搏斗的姿势。被迫离巢后亦常滞留在巢前不肯远去,并不断跳起向人攻击。孵卵期24-25天。

    一、速度最快的鸟 军舰鸟,捕食时的飞行时速最快可达418公里每小时,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军舰鸟。 2、拉丁学名 Fregata。 3、界 动物界。 4、属 军舰鸟属。 5、纲 鸟纲。 6、命名时间 Lacpde, 1799年。 7、目 鹈形目。 8、科 军舰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

    一、速度最快的鸟

    军舰鸟,捕食时的飞行时速最快可达418公里每小时,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军舰鸟。

    2、拉丁学名
    Fregata。

    3、界
    动物界。

    4、属
    军舰鸟属。

    5、纲
    鸟纲。

    6、命名时间
    Lacépède, 1799年。

    7、目
    鹈形目。

    8、科
    军舰鸟科。

    9、门
    脊索动物门。

    10、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1、亚种
    5种。

    12、英文名称
    frigate bird。

    三、外形特征
    1、外貌
    鹈形目军舰鸟科的1属,体长750~1120毫米;翅长而强,翅展1760~2300毫米;嘴长而尖,端部弯成钩状;尾呈深叉状;脚短弱,几乎无蹼;雌鸟一般大于雄鸟。

    2、热带鸟类
    为大型热带鸟类,喉部有喉囊,用以暂时贮存所捕食的鱼类。上体黑色,具绿色光泽。喉、颈、胸黑色,具紫色光泽。腹白。嘴黑,喉囊红色。雌鸟和雄相似,但胸和腹白,嘴玫瑰色。

    3、雌鸟
    雌鸟下颈、胸部为白色,羽毛缺少光泽。胸肌发达,善于飞翔,素有“飞行冠军”之称,是极其出色的飞行家,虽然体重仅1500克左右,但翅展可达2米。

    4、飞行犹如闪电
    它飞行时犹如闪电,捕食时的飞行时速最快可达418公里每小时,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它不但能飞达约1200米的高度,又能在空中灵活翻转,而且还能不停的飞往离巢穴1600多公里的地方,最远处可达4000公里左右。

    5、飞行能力
    军舰鸟在12级的狂风中也会临危不惧,能够安全从空中飞行、降落。

    四、分布范围

    1、区域
    军舰鸟遍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滨和岛屿。在中国,只在西沙群岛有这种鸟。由于必须回陆地宿夜,故在海上通常与陆地保持160公里以内的距离。

    2、繁殖
    在岛上群集繁殖,双亲共同抱卵,每窝只产1枚白色卵。华丽巨军舰鸟是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公分,见于美洲东西两岸、加勒比海和非洲的维德角。大军舰鸟与黑腹军舰鸟则繁殖于世界各岛屿。

    3、北美地区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4、欧亚非
    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5、中美洲
    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6、南美洲
    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也称科隆群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周围海域。

    7、非洲中南部地区
    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8、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9、太平洋诸岛屿
    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10、华莱士区
    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1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五、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军舰鸟一般栖息在海岸边树林中,主要以鱼、软体动物和水母为生。它白天常在海面上巡飞遨游,窥伺水中食物。一旦发现海面有鱼出现,就迅速从天而降,准确无误地抓获水中的猎物。

    2、羽毛特征
    军舰鸟羽毛没有油,不能沾水,否则就会淹死,因此它们亲自动手捕捉食物,只能是少量捕一些靠近水面的鱼,大部分是凭着高超的飞行技能,从空中截夺其它鸟捕的鱼。

    3、摄食习惯
    军舰鸟也不是从不到陆地上生活,同时也是食腐鸟和一般的食肉鸟,经常捕捉小海龟和其他小鸟。它们还很讲卫生,每次吃完东西,都会降落在海面上清洗一下。

    4、繁殖期间
    雄军舰鸟繁殖期间,它的喉囊会变成鲜艳的绯红色,并且膨胀起来。雌鸟产下一枚蛋后,雄鸟的喉囊才慢慢瘪下去,颜色也变回暗红色。

    5、身体较小
    军舰鸟虽然极善飞翔。翅膀很大,但它们的身体较小,腿又短又细。它们不能象鹈鹕,鸬鹚那样潜入水中捕鱼,因为它们细弱的腿很难使它从水面上直接起飞。因此,军舰鸟在自己捕食时,只能吃些漂在水面上的水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一些小鱼及死鱼,很难吃到水下的大鱼。

    6、鸟中海盗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军舰鸟变成鸟中海盗,它们依靠掠夺食物来弥补自己取食能力的缺陷。军舰鸟每到夜晚必定回到陆地或海岛上栖息。它们休息时,一般都落在高耸的岩石上或树顶上,始终保持跟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以后能顺利起飞。军舰鸟在游泳时,也只是聚集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

    7、喜欢群居
    军舰鸟喜欢群居。栖息时,大群的军舰鸟挤在一起,显得十分拥挤。而且其他海鸟,如鲣鸟、海鸥等也常聚集在军舰鸟周围栖息。这些白天受到军舰鸟欺负、掠夺的海鸟,到了夜晚却和军舰鸟同宿,自然界的事情有时简直不可思议。

    六、繁育性状

    1、繁殖期间
    繁殖期间喉囊特别发达,在求偶时,雄鸟极力膨胀红色喉囊,摇摆身躯,拍打双翅,向雌鸟炫耀。每窝只产1卵。卵白色,重72~90克。孵化期45~50天。雏鸟为晚成性。留巢4~5个月,由双亲共同哺食。

    2、繁殖季节
    军舰鸟仍然集群生活。这时,鸟群开始喧嚣起来。雄鸟个个卧在它们选好的位置上,抬着头,上下嘴片不断碰撞,发出“哒、哒……”的声音。它们大口大口地吸气,使颌下的喉囊渐渐鼓涨起来,像在脖子上挂了一个鲜红的大气球。这时,雌鸟开始选择自己中意的“新郎”。一旦雌雄成双,它们便开始搭筑简陋的巢。

    3、筑巢
    (1)、分工合作
    雌雄鸟一同筑巢,雌鸟负责搜集大多数细枝,雄鸟则把细枝铺成一个台。雄鸟不但又忙于寻找食物,还有替换“妻子”孵卵20天左右。

    (2)、孵化
    经过约四十五天的孵卵期,雏鸟终于破壳而出。但是,由于鸟群太大,搭巢用的树枝经常不够,这时邻近的两对军舰鸟之间经常会为一根树枝争执不下。

    (3)、轮流伏窝
    巢修好后,雌鸟便在窝中产1枚卵,而后双方轮流伏窝。直到此时,它们还经常从其他鸟巢中偷来树枝补建自己的巢。

    4、幼雏
    (1)、共同哺食
    41天后,军舰鸟的幼雏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幼雏浑身光秃秃的,眼睛也睁不开。雏鸟为晚成性。由双亲共同哺食。如果这时有人走近军舰鸟的巢,它们会紧张地趴在巢中保护幼雏。如果有人敢向它们伸出手去,它们会用大嘴咬住人的手腕,以此显示它们保护幼雏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军舰鸟是绝不会弃巢逃走的。

    (2)、看护幼雏
    几天后小军舰鸟长出一层雪白的绒毛,它们扇动小小的双翅,张着小小的嘴向双亲讨吃。这时,亲鸟格外地忙碌,雄鸟主要担负觅食的任务,因为它们身体比雌鸟大,掠夺食物的成功率也比雌鸟高;雌鸟则精心地看护幼雏,因为稍有疏忽,其他军舰鸟就会来掠走幼雏并吃掉。

    (3)、学会独立
    6个月后,小军舰鸟就能展翅扑飞,但还要靠父母喂养一段时间,等到一岁之后才能独自生活。小军舰鸟要3年后才能成熟。成年的军舰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因而它们的寿命较长。据说有一只军舰鸟曾活到16岁,这是野生军舰鸟寿命的最高记录。但据鸟类学家的估计,军舰鸟的寿命比这还要长一些。

    鸟类之最,寿命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命最长的鸟

    一、寿命最长的鸟

    葵花凤头鹦鹉,平均寿命80岁。

    二、简介
    葵花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galerita)是攀禽,共有4个亚种。体羽无虹彩,主要为白色,头顶有黄色冠羽,愤怒时头冠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亚种中菲茨罗伊河亚种是蓝眼圈,其他三种均是白眼圈。食物包括种子、壳类、浆果、坚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虫等。语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强大,需要养在金属笼子中。

    三、生活习性

    1、群居
    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在觅食时会各自分散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觅食,有些会在树上警戒,注意有无危险,有危险的状况时会警告正在觅食的同伴,飞行时常发出沙哑响亮的巨大叫声,有时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怀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的美丽羽毛而猎杀它们。羽粉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声嘈杂,愤怒时会竖起头冠。

    2、栖息环境
    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栖息于森林,林地和农田耕地,而在新几内亚,它们栖息的高度从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动踪影。常活动于森林或是森林边缘地带的区域,有时候喜欢到乡间的农地去觅食农作物,偶尔在公园或是绿地中也可以看见。

    四、形态特征
    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重815-975克,寿命80年。具发达冠羽,能活动。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有黄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可达到14厘米长,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葵花凤头鹦鹉雌雄同色,无法从羽色鉴别雌雄。雄鸟虹膜为黑色,雌鸟为褐色。翅膀和尾巴内侧面是浅淡黄色,鸟喙和脚是黑色或暗灰色。

    五、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度尼西亚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阿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新西兰及数个岛屿。

    六、繁殖方式

    1、繁殖期
    野外繁殖期限筑巢于高耸的树洞中,澳大利亚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9月,在新几内亚从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动踪影。一窝约有2-3枚卵,通常2枚,孵化期25至27天,雏鸟留巢期限9到12周。 

    2、人工饲养
    人工饲养,在繁殖期间会明显地变安静,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坚固的金属边,可使用金属制巢箱,或将其外挂于笼外,否则强大的咬合力会严重地破坏木制巢箱,甚至短期内被完全破坏或底部毁损危急蛋与幼鸟的安全。

    3、注意事项
    葵花凤头鹦鹉常在繁殖期间有雄鸟对雌鸟变的很有侵略性的行为,常常会追着雌鸟跑,甚至攻击,所以巢箱可以使用有两个洞口规格(T字型或直立式),这样追打时雌鸟比较不会被逼至死角而受到严重伤害,雌鸟一次约产2至3枚卵,孵化期约30天,9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有时对巢箱检查会显的敏感与不安。成鸟4、5岁以后有繁殖能力。

    鸟类之最,跑得最快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鸟?

    一、跑得最快的鸟

    非洲鸵鸟,奔跑速度可达72千米/小时,相当于20米/秒。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非洲鸵鸟。

    2、别称
    鸵鸟。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鸟纲。

    5、目
    鸵鸟目。

    6、属
    鸵鸟属。

    7、亚种
    4种。

    8、英文名
    Common Ostrich。

    9、拉丁学名
    Struthio camelus。

    10、界
    动物界。

    11、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亚纲
    今鸟亚纲。

    13、科
    鸵鸟科。

    14、种
    非洲鸵鸟。

    15、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年。

    三、形态特征
    1、体形最大
    非洲鸵鸟也叫鸵鸟,是世界上现生鸟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约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体重130—150千克,雌鸟稍小。

    2、长相奇特
    它的长相很奇特,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黄色,下嘴略呈粉红色,还有两只如同青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

    3、短翅膀
    (1)、不能飞翔
    没有龙骨突起,上面生有一对显得与身体很不相称的短翅膀,已经退化,没有飞羽,不能飞翔。

    (2)、求爱作用
    但也并非完全无用,在繁殖期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就必须炫耀双翅的羽毛。

    (3)、保护雏鸟
    在孵化期和育雏期成鸟要展开双翅使卵或雏鸟不致于受到炽热的阳光的曝晒,还能张开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吓唬敢于进犯之敌。

    (4)、保持平衡
    此外在迅速奔跑时也要展开双翅,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若是顺风还能起到船帆的作用。

    4、相关特征
    (1)、尾羽
    尾羽蓬松而下垂,每个尾椎骨都呈分离状。

    (2)、腿脚
    腿很长,十分粗壮,有一部分裸露无羽,呈粉红色,脚也极为强大,趾的下面有角质的肉垫,富有弹性并能隔热,适于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3)、脚趾
    趾仅存2枚,即第三趾和第四趾,是鸟类中趾数最少的,第三趾强大而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在羽小枝上没有小钩,所以全身的体羽柔软而蓬松。

    (4)、羽色
    雄鸟和雌鸟的羽色有所不同,雄鸟的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的尖端有白色的漂亮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面覆有棕色绒羽,雌鸟的体羽均呈灰褐色。

    四、分布范围

    1、非洲鸵鸟
    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一带,根据头部和颈部的颜色、个体大小、腿部裸出部位以及卵的大小与结构等,共分化为6个亚种;

    2、指名亚种
    分布于非洲北部的摩洛哥、苏丹北部、埃及南部、塞内加尔、尼日尔、埃塞俄比亚中部等地;

    3、马萨亚种
    分布于肯尼亚东部和坦桑尼亚东部;

    4、索马里亚种
    分布于索马里和肯尼亚东北部;

    5、南非亚种
    分布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安哥拉、赞比亚等地;

    6、叙利亚亚种
    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一带,已于1848年绝灭;

    7、西北亚种
    1926年根据采自西撒哈拉的里奥德奥罗的卵壳等来描述的,因此这个亚种能否成立一直有争论。

    五、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1)、区域
    非洲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2)、气温
    因为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也不介意,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2、生活习惯
    (1)、活动规律
    尽管如此,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还是在清晨和黄昏。它的叫声响亮而重浊,如同狮吼一般,性情机警而多疑,听觉、视觉都很灵敏。

    (2)、喜爱结群
    通常为10—15只,如有雏鸟和幼鸟时可以达到40—50只,随着食物的丰歉过着游荡的生活。

    (3)、觅食习惯
    还喜欢与斑马、羚羊、长颈鹿、角马等草食性兽类混在一起觅食,这样就能吃到斑马等大型兽类惊起的昆虫、小型啮齿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3、身躯高大
    非洲鸵鸟身躯高大,脖子长,目光锐利,并且在群体觅食的时候,每只鸟抬头的间隔时间是不规则的,此起彼伏,因此总是有一些个体在抬头张望,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现敌害,并且通报其他动物迅速躲避。

    4、奔跑速度非常快
    它在沙漠中奔跑的速度很快,每一步的距离可达3.5米,持续奔跑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能奔跑5分钟以上,冲刺速度为每小时超过70公里以上,还能够跨越5米多高的障碍。

    5、食性很杂
    喜欢饮水和沐浴,食性很杂,但以植物的茎、叶、果实等为主,特别是开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芦科植物和野生无花果等,也吃昆虫、软体动物、小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同时吃进一些砂粒,以帮助消化。有趣的是,在它的肠胃中还能发现钉子、硬币、瓶盖、绳子,甚至钻石等杂物。

    六、生长繁殖

    1、性成熟
    雌鸵鸟一般2.0-2.5岁性成熟。

    2、筑巢
    雌鸟开始有就巢性,营巢于地面的凹窝中。

    3、产蛋
    每窝产蛋12~18枚,蛋纵径16-17厘米,横径13-14厘米,重约1500克,蛋壳约占蛋重的19.5%,蛋光滑、乳白色,具有象牙似的光泽,蛋壳厚而硬,厚度0.2-0.3厘米。

    4、人工饲养
    人工饲养的鸵鸟如把其产的蛋取走,雌鸟可连续产蛋,一般隔1天产1个蛋,连续产12-20枚,也有的可连续产蛋48枚才休息,一般休息6-15天又开始产蛋。种蛋的孵化期为41-42天。

    5、受精蛋
    雌鸟刚开产时,产的蛋有相当数量为不受精蛋。一般第一个产蛋期可产蛋20-40枚,一些高产雌鸵鸟3岁以后1个产蛋期可产蛋40-60枚,优秀者可超过80枚。蛋发育于卵巢,雌鸵鸟只有1个卵巢,位于腹部中线稍偏左侧。

    6、卵巢形态
    从鸵鸟的解剖上看,卵巢像一串葡萄挂在靠近左肾的体腔中,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发育不同的白色和黄色卵泡。

    7、受精
    在交配季节,成熟的卵从卵泡表面破裂排出,落入输卵管口,进人螺旋状的输卵管。卵泡在输卵管上部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卵黄由浓稠的卵黄系带系着,使卵黄平衡。

    8、胚胎
    卵黄和蛋白是胚胎的营养物质,卵沿输卵管继续下行时,在蛋白外覆盖两层壳膜,壳是由钙质腺体分泌物形成的,最后在卵表面形成珐琅质层,使其表面光滑。

    9、软蛋
    软蛋是由于钙质腺体不能在卵外产生分泌物而造成的。卵受精后,短期内胚胎细胞核开始分化,结合子变得更加复杂,它具有双亲的特性。蛋一产出,胚胎即停止分化。

    10、产蛋期
    雌鸵鸟在产蛋期每隔1天产1枚蛋,直到卵巢内成熟的卵排完为止。如果营养条件差,只能产少量的蛋。刚开产的第一批蛋表面常常不光滑,蛋形小规则,可能是由于产蛋开始,雌鸵鸟的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致,也有的刚开产的雌鸵鸟会站着产下第一个蛋。

    11、雄鸵鸟
    (1)、性成熟
    雄鸵鸟在3岁龄时性成熟,尽管有些雄鸵鸟在2岁多就可以配种,但其生殖力是很低的。所以,雄鸵鸟比雌鸵鸟大l岁是最理想的配合,否则在第一个产蛋期所产的蛋大多不受精。

    (2)、繁殖季节
    进人繁殖季节,性成熟的雄鸵鸟的喙、眼周围的皮肤及腿的前面和后面变为鲜红色,泄殖腔周围也变红,雄鸵鸟变得好斗和凶猛,人员接近它时要特别小心。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季节一开始,1只雄鸵鸟带2-3只雌鸵鸟离开鸟群。通常1只雄鸵鸟有1只主要的雌鸟和2只次要的雌鸟。

    (3)、配种季节
    在非洲,鸵鸟的配种季节从入冬开始一直持续到翌年的仲夏。雄鸵鸟对雌鸵鸟求爱时,会做出非常优美的动作,炫耀自己的羽毛和双翅。雄鸵鸟在雌鸵鸟前蹲下,并向两边伸翅膀,左右摇摆,同时将头转向背部不停地从一边转向另一边,并发出振翅的拍打声。在繁殖季节,雄鸵鸟经常发出“呜隆,呜隆”的叫声,以展示自己的雄威,这也是雄鸵鸟性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12、雌鸵鸟
    (1)、繁殖季节
    雌鸵鸟在繁殖季节发情表现也很明显,表现温柔,主动接近雄鸵鸟,边走边低头,直至头几乎触到地面,垂展翅膀,同时两喙快速地一张一合。雄鸵鸟的求爱动作做完后,两翅同时上举,碎步快速走近雌鸵鸟。

    (2)、交配
    雌鸵鸟如果接受雄鸵鸟的求爱,雌鸵鸟两喙张合加快,并很快蹲下,让雄鸵鸟爬在身上进行交配。雄鸵鸟爬在雌鸵鸟身上,左腿站地上,右脚轻轻放在雌鸵鸟背上,从雌鸵鸟的左下部把阴茎插人阴道口。这时雄鸵鸟左右摆动自己的头,射精时雄鸵鸟双翅快速抖动。交配时间30-60秒。

    (3)、产蛋
    鸵鸟交配后约1周左右,雌鸟使月始产蛋。通常每隔一天或两天产1枚蛋,直到巢内有12-16枚蛋时,便开始了长时间的孵化工作,孵化是由雄鸵鸟和雌鸵鸟交替进行。

    (4)、孵蛋
    雌鸵鸟一般是在白天孵蛋,雄鸵鸟则是在夜间孵蛋,因为在夜晚其艳丽的颜色不易被发现。当鸵鸟在巢中孵化时,经常沿地面伸展其颈部,这可能是一种伪装方法,用以迷惑其他敌兽。

    13、人工饲养
    (1)、孵化
    人工饲养的鸵鸟,让鸵鸟自己孵化是很不经济的。

    (2)、产蛋
    鸵鸟产蛋一般在下午3一7时,产蛋性能较好的鸟隔l天产l枚蛋,产到12一20枚时休息1周左右,而后又开始下一个产蛋周期。但高产鸵鸟可连续产蛋至40多枚才休息,这与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

    (3)、受精率
    低产鸵鸟或不足4岁的鸵鸟以及年龄大的鸵鸟,产蛋几乎没有规律。种蛋的受精率一般为60%一90%。

     

    鸟类之最,孵化期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孵化期最长的鸟

    一、孵化期最长的鸟

    孵化期最长的鸟是信天翁,通常要75—82天。

    二、简介
    1、别称
    海鸳、海燕。

    2、亚纲
    今鸟亚纲。

    3、科
    信天翁科。

    4、种
    21种。

    5、分布区域
    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等地。

    6、英文名
    Short-tailed Albatross。

    7、纲
    鸟纲。

    8、门
    脊索动物门。

    9、中文学名
    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10、目
    鹱形目。

    11、属
    4属。

    12、繁殖种类
    卵生。

    13、拉丁学名
    Diomedea albatrus。

    14、食物
    乌贼、鱼、甲壳类、渔船废物。

    15、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6、界
    动物界。

    三、形态特征
    1、外形尺寸
    长从Thalassarche属的68~93厘米至Diomedea属的110~135厘米;翼展从178~256厘米至250~350厘米。

    2、毛色
    白色,翼尖深色;雌鸟白色,眉、背、翼正面和尾为深色。

    3、筑巢
    大部分筑一土坑,衬以羽毛和草;热带种类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不筑巢。

    4、产卵
    一窝单卵,白色。孵化期65~79天。

    5、饮食
    乌贼、鱼、甲壳类、渔船废物。

    四、物种概述

    1、种类
    阿岛信天翁(Diomedea amsterdamensis)、皇信天翁(D. epomophora)、漂泊信天翁(D. exulans)、黑脚信天翁(Phoebastria nigripes)、黑背信天翁(P. immutabilis)、(P. irrorata)、短尾信天翁(P. albatrus)、灰背信天翁(Phoebetria palpebrata)、乌信天翁(P. fusca)、黄鼻信天翁(Thalassarche chlororhynchos)、黑眉信天翁(T. melanophris)、新西兰信天翁(T.eremita)、灰头信天翁(T. chrysostoma)等。

    2、短尾信天翁
    (1)、中文学名
    短尾信天翁。

    (2)、拉丁学名
    Diomedea,albatrus。

    (3)、中文俗名
    海燕。

    (4)、英文名
    Short-tailed,Albatross。

    (5)、物种命名人
    Pallas,1769年。

    (6)、简介
    短尾信天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为鹱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别名海燕,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94~95cm,身体白色,头和颈缀有黄色,初级飞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红色,脚暗色。在行为上相比短尾信天翁不接近船只,而黑脚信天翁喜欢接近和跟随船只。

    3、黑脚信天翁
    (1)、中文学名
    黑脚信天翁。

    (2)、拉丁学名
    Diomedea,nigripes。

    (3)、英文名
    Black-footed,Albatross。

    (4)、物种命名人
    Audubon,1839年。

    (5)、简介
    体形与短尾信天翁相似,体长760~790毫米,体重约1200克。头部羽毛带有悬着的白色垂羽;嘴基周围、眼下及喉灰白色;身体余部多为黑褐色;腰和尾上及羽白色并具黑斑;尾下叔羽亦具黑斑;腹部纯白色。幼鸟似成鸟,但尾及尾下覆羽无白色。与短尾信天翁的幼鸟的区别在嘴及脚深色。分布于北太平洋。繁殖于利瓦德群岛、马绍尔群岛、约翰斯顿群岛及小笠原群岛。种群数量甚稀少。

    4、漂泊信天翁
    (1)、中文学名
    漂泊信天翁。

    (2)、拉丁学名
    Diomedea,exulans。

    (3)、分布区域
    环绕南极洲的海洋和岛屿。

    (4)、英文名
    Wandering,Albatross。

    (5)、简介
    漂泊信天翁翼展达3.5米,生活在南大洋,平均寿命22.8年,一生有十分之九的时间生活在海上。漂泊信天翁6~7岁时成年,雌鸟才开始产卵,幼鸟羽毛丰满后便开始了终生的海上漂泊。信天翁多生活在南半球。在南纬40度的地带,每月有27天是猛烈西风掀起巨浪的日子,这里是信天翁的理想天堂。它常利用西风从西向东作长距离的飞行,10个月飞行1.5万公里。

    五、分布范围

    1、分布非常明显
    信天翁的分布非常明显,这与南极洲和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亚南端之间的海洋带受风影响有关。南纬45~70°集中了数目最多的个体和种类,但它们也在南半球的温带水域繁殖,同时少数种类的分布区域进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和厄瓜多尔外海的拉普拉塔岛上的加岛信天翁在赤道处繁殖,那里的气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响。

    2、短尾信天翁分布
    而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台湾外海的岛屿上)、西北太平洋的黑脚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岛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没有信天翁繁殖――尽管在180万年~1万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尽管人们知道那些误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数已存活了数十年。造成今天信天翁在北大西洋没有种群的原因很可能是后更新世的扩散现象没有在那里发生。

    3、繁殖区域
    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有17种);北太平洋(3种)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秘鲁外海(1种)。栖息地是海洋。信天翁是14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它们在岸上表现得十分驯顺,因此,许多信天翁又俗称“呆鸥”或“笨鸟”。

    4、善于滑翔
    信天翁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也像其他鸟一样,能喝海水。通常以乌贼为食,也常跟随海船吃船上的剩食。

    5、交配繁殖
    信天翁仅在繁殖时才成群地登上远离大陆的海岛。在那里,成群或成对从事交配行为,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随着大声鸣叫。每窝产一枚大白卵,产在地面上或简易堆起的巢里。亲鸟轮流孵卵。幼雏成长很慢,尤其是大型种类者。幼雏孵出后3~10个月才长齐飞羽,之后在海上渡过5~10年,在到陆地配对前,换过几次羽。

    6、寿命长
    信天翁寿命很长,是仅有的能活到老死的鸟类之一。海员一度对它们颇为敬畏,认为杀死信天翁会带来厄运。

    7、生存状况
    阿岛信天翁和新西兰信天翁两个种类被列为极危种,另有两个濒危种,13个易危种。

    六、习性特点

    1、生活规律
    属夜间活动。善于飞翔、游泳,在陆地上也能行走。休息:海面上,繁殖期在岸边、岛屿等陆地隐蔽处。肉食性。以鱼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他们不能在空中飞翔时捕获猎物,也不能浅入水下捕食,觅食活动都是在水面上进行。警觉性较高,孤独而安静,单独或成对活动。

    2、繁殖
    繁殖期为10~12月。在岸边、岛屿的岩石上营巢,巢非常简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湿地,用枯草、苔藓和泥土筑成。每窝产卵1枚,孵化期为75~82天。

    3、成长
    幼鸟需要亲鸟精心地养育,亲鸟以反刍出来的食物,来饲养幼鸟。幼鸟出生时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绒毛,绒毛脱掉后成为长着一层蜷曲浓毛的幼鸟。待到幼鸟全身开始变为白色的时候,亲鸟就飞去,只留下幼鸟们依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约经过270多天以后,幼鸟可以独立学飞乘风起飞,到大海上空生活。性成熟约需9~12年。

    4、寿命
    短尾信天翁可以活到40~60年。它们可以在海上飞5年之后才回到它出生的岛屿陆地。配对为终身,一般在6岁时开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个地方见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筑巢。一对只下一个蛋,父母轮流孵蛋,约65天孵出。5月底6月初,小鸟几乎长成的时候,父母抛弃鸟巢和小鸟。小鸟会很快自己练习成功飞翔。

    5、种群现状
    (1)、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鸟,曾繁殖于澎湖列岛。1887年到1932年之间,因为它们的白色羽毛遭到过分猎捕,曾经降低到50只鸟。1960年代开始保护之后,恢复到500~1000只左右,其中大约180只成年。那时所有的短尾信天翁都只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小火山岛。

    (2)、火山岛
    这个岛上是活火山,曾经在1902年爆发,杀死所有当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岛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浆下面。后来日本动物保护学家为信天翁在岛上种草,也开始计划如何帮助它们移居到其它地区。

    6、繁殖
    1979年,在中国钓鱼岛发现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确定它们在那里繁殖。1991年,岛上有75只,其中有15对成年。1940年代,一对年轻的短尾信天翁曾经在美国中岛出现,直到1960年还见到。曾经发现有一对在中岛下了一个蛋,但是没有孵出小鸟。到1980年代,美国加州也开始见到短尾信天翁。

    7、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8、濒危原因
    (1)、为获取其羽毛而过度猎捕。

    (2)、人类用来捕捉鱼类的钓鱼线,加起来长达130多公里,上面有成千上万安著诱饵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鱼类时,常误被子勾住而被淹死。

    (3)、海洋污染,影响了其栖息地,食物减少。

    鸟类之最,飞行时间最长的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的鸟?

    一、飞行时间最长的鸟

    北极燕鸥。

    二、简介
    1、中文学名
    北极燕鸥。

    2、界
    动物界。

    3、纲
    鸟纲。

    4、科
    鸥科。

    5、种
    北极燕鸥。

    6、命名者及年代
    Pontoppidan,1763年。

    7、拉丁学名
    Sterna paradisaea。

    8、门
    脊索动物门。

    9、目
    鸻形目。

    10、属
    燕鸥属。

    11、亚种
    无亚种。

    12、英文名称
    Arctic Tern。

    三、分布区域与迁徙
    1、繁殖区
    北极燕鸥的繁殖区遍及全球且非常接近极地;它们暂时并未被发现有任何亚种。当北半球进入夏天时,它们就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一带较低温的海岸地区出没。当南半球进入夏天时,它们就会飞往南极。北极燕鸥的分布区域达10,000,000平方公里。

    2、迁徙旅程漫长
    北极燕鸥以其迁徙闻名;它们每年从北极的繁殖区飞往南极,然后再飞返北极。这么一个来回各19,000公里的迁徙旅程令这种鸟每年能看见两个夏天及全球所有动物每年所见过最多的白昼。

    3、飞行能力非凡
    北极燕鸥平均一生飞行的路线等于地球往月球来回一次——约760,000公里。一个可以证明北极燕鸥非凡飞行能力的例子,就是1982年的事。

    4、飞行案例
    (1)、1982年夏天
    人们把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北极燕鸥系放于英国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法尔恩群岛(Farne Islands),在那一年的10月,它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被发现,证明它这只羽翼未丰的小北极燕鸥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已横越海洋,飞行了超于22,000公里。

    (2)、1928年7月23日
    另一例子是在1928年7月23日把一只小北极燕鸥系放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并在四个月以后在南非被发现。

    5、离开海岸很远
    北极燕鸥迁徙时通常都会离开海岸很远,因此,除了繁殖季节以外,它们鲜少能在岸上被发现。

    四、保护现状

    1、物种
    北极燕鸥被一些国家视为受威胁及需要关注的物种。它们亦是列在“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中的物种之一。

    2、猎杀
    在新英格兰,北极燕鸥曾于19世纪末被大量猎杀来制女帽,几乎灭绝。1950年开始,格陵兰西部的北极燕鸥数量就一直在大幅度下跌,时至今天,一些猎杀行动仍在进行。

    3、食物短缺
    在南部,北极燕鸥的数量亦不断下降,而其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

    4、渐趋稳定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认为北极燕鸥的数量从1988年开始已渐趋稳定,相信现时全球约有1,000,000只北极燕鸥。

    五、特征与分类
    1、体型中等
    北极燕鸥是体型中等的鸟类,一般长33–36厘米,其翼展为76–85厘米,重86–127克。其喙和其短而有蹼的脚一样呈深红色,像其他燕鸥般,北极燕鸥亦有高展翼比的翅膀(长而窄)和一个分叉的尾巴。

    2、羽毛颜色
    其成体的羽毛呈灰色,唯颈背和头顶呈黑色,脸颊呈白色。其翅膀呈淡灰色,在接近翅膀尖端的位置则淡至将近无色。它们的尾巴呈白色,腹部则呈淡灰色。雌雄之外貌相似。冬天时的羽毛也相似,唯头顶的颜色更淡,而其喙则更深色。

    3、幼体
    幼体不同于成体的是幼鸟的喙和脚呈黑色,翅膀呈“鳞片状”,其翼尖的羽毛相对地深色。在幼鸟过第一个夏季时,它们头顶的颜色亦很淡。

    4、品种
    北极燕鸥与普通燕鸥和红燕鸥很相似,但它们的颜色和外型稍有分别。与普通燕鸥比较之下,北极燕鸥的尾巴更长,且其喙的颜色较单调,而跟红燕鸥比较下,其体色稍深,翅膀亦较长。

    5、物种
    北极燕鸥最接近的近亲都是南极的物种,有南美燕鸥(South American Tern,Sterna hirundinacea)、克格伦燕鸥(Kerguelen Tern,S. virgata)及南极燕鸥(Antarctic Tern,S. vittata)。在越冬地,北极燕鸥可被轻易区别;那六个月的换羽是最佳线索,在南方为夏季时,北极燕鸥会换上冬季的羽毛。且南方的物种在飞行时翼尖并不会较深色。

    六、繁殖

    1、配偶
    (1)、终身制
    北极燕鸥是终生的配偶,且大部分的北极燕鸥每年都会迁徙到同一个地方。

    (2)、性成熟
    北极燕鸥会在三四岁开始进行繁殖。

    (3)、求爱过程
    求爱的行为开始,尤其是在它们首次筑巢时求爱由所谓的“高高飞翔”开始,雌性会把雄性追至高空,而后慢慢下降。之后的是“鱼飞翔”,雄性会把鱼送给雌性。在陆地上的求爱行为则是炫耀竖起的尾巴,及垂下的翅膀。在这以后,通常两只北极燕鸥会相互绕着圈子飞行。

    2、筑巢
    在两只北极燕鸥都决定好在一个地点筑巢后,它们就会一起保卫著那地点。在这时,雄性会继续把食物送给雌性吃。

    3、交配
    在这以后不久,交配就会开始进行。繁殖会在海岸、海岛进行,偶尔也会在近海的内陆冻原进行。

    4、产卵
    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并通常与普通燕鸥夹杂在一起。它们每巢产卵一至三枚,通常是两枚。

    5、最具侵略性
    北极燕鸥是最具侵略性的燕鸥之一,严守着它们的巢和幼鸟。为保卫鸟巢,它们会不惜攻击大型的侵略者甚至是人类,通常主要是攻击敌人的头的顶部和后部。虽然它们太细小,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它们仍然有能力令敌人受伤并流血。其他在附近的鸟亦可受到北极燕鸥的保护。

    6、孵蛋
    北极燕鸥的雄雌两性个体均会负起孵蛋的工作。幼体会在22至27天后孵出,并会在21至24天后长出羽毛。若成体时常受到外界的其他打扰,孵卵的时间则可延长到34天之久。

    7、幼鸟
    (1)、刚出世
    在小燕鸥刚刚孵出后,它们身上的都是羽绒毛(Down feather)。不论是晚熟性还是早熟性的幼燕鸥都会在孵出飞后一至三天开始四处走动和探险,了解它们四周的环境。一般来说,它们都不会迷路,回不了巢的。

    (2)、父母庇护
    幼鸟在孵出后的十天仍然能得到父母的庇护。幼燕鸥通常都会吃鱼的,而它们的父母总是会故意捕捉一些较大的鱼给幼鸟,而后让那些幼鸟自己去进食。雄性的燕鸥每次可以带比雌鸟更多的食物。燕鸥父母大约会喂幼鸟一个月,然后幼鸟就会开始断乳。

    (3)、学会独立
    不久之后,幼鸟会开始学习自行摄食,包括冲进水中捕鱼的高难度摄食方式。幼鸟会获父母的帮助一同飞往南方越冬。

    8、长寿
    北极燕鸥是长寿的鸟类,比很多其他陆栖的鸟类都要长寿。北极燕鸥中最长寿的记录为34岁。在北极燕鸥中,20岁并不少见。
     

热门专题
目录
    一、世界上最大的鸟
    二、世界上最小的鸟
    三、寿命最长的鸟
    四、速度最快的鸟
    五、飞行时间最长的鸟
    六、飞行最高的鸟类
    七、飞行最远的鸟类
    八、最凶猛的鸟
    九、跑得最快的鸟
    十、羽毛最多的鸟
    十一、羽毛最长的鸟
    十二、翅膀最大的鸟
    十三、嘴最长的鸟
    十四、振翅频率最高的鸟
    十五、尾巴最长的鸟
    十六、一次产卵最多的鸟
    十七、孵化期最长的鸟类
    十八、最漂亮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