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中国湖泊之最】

发布时间:2020-01-08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83次

中国湖泊之最记录,包括中国最深、最大、最高、最长等全国湖泊之最记录

目录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最深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最深的湖泊

    一、中国最深的湖泊

    长白山天池,我国最深的湖是长白山天池,平均水深204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长白山天池。

    2、外文名称
    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

    3、地理位置
    白山市东南部。

    4、占地面积
    9.82㎞²。

    5、形成时间
    1200万年前。

    6、所属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7、代表景点
    金蟾卧峰、长白飞瀑、聚龙温泉、长白山大峡谷。

    8、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

    9、地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10、平均水深
    204米。

    三、水文特征
    1、天池气象站
    天池,古称温凉泊、图们泊、他们泊。为中朝两国界湖,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统三年(1910年)安图县知事刘建封对长白山天池有较详细的调查。1958年国家于天文峰设天池气象站,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

    2、地理数据
    天池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²,水边周长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汇水面积21.4㎞²,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多年水温为0.7~11℃。

    3、降水
    多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并且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4、水位
    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5月份,5月以后天池的来水量大于下泄量,水位开始上升,到8、9月份出现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主要靠前一段蓄积的水量出流,水位陆续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开始回升。水位变幅约在2米左右。

    5、封冻期
    天池的封冻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冻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个月的封冻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四、湖泊水系

    1、发源地
    长白山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有5条。在北坡是松花江南源二道松花江(下称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道松花江(下称头道江)的漫江和锦江;在东南坡是图们江的正源红丹水,在南坡是鸭绿江的正源暖江。

    2、外三源
    其余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图们江的南源西头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积在20㎞²以上的小河230余条,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两个方向,计约180多条小河分别归流于三江。

    3、三江源流区
    三江源流区的总面积约计为3.07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源为1.85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的60.40%,鸭绿江源约计0.76万平方千米,占24.5%,图们江源约计0.46万平方千米,占15.1%。天池周围内五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89万平方千米,外三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17万平方千米。

    五、气候资源

    1、气候
    (1)、温带气候
    长白山所在地区属于温带,按风带分,应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但因东亚为季风区,近地层风向受扰乱,虽全年也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有所增加,冬季东南风明显减少。由于长白山很高,山顶处于对流层中部,季风势力不及,故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山顶全年盛行偏西风,其他风向很少。因夏季风潮湿,冬季风干燥,对山顶山脚有同样影响,从而山顶山脚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垂直气候
    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余米,气候也相应有垂直变化,可以划分出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三个气候带;但总的来说,全山区仍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低;冬季特长;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无夏。

    2、气压
    山顶的年平均气压734毫巴,相当于水银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当于水银柱159毫米。从山底往上,大约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10.5毫巴,相当于水银柱7.9毫米。山脚下的气压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顶上则相反,夏季高于冬季。气压最高月。比最低月高17.5毫巴。山顶的夏季气压和冬季比,相当于往山下移动了170米。

    3、风力
    风向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山脚下全年虽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增加,冬季东南风减少。山顶终年吹偏西风,尤以西南偏西风为最多。长白山的高处,因终年刮西风,风速又大,所以在海拔约2000米处的树木均矮曲化,树身一律向东倾斜。长白山顶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风急流区中,或在急流的北侧,所以全年风速都极大,年平均风速竟达11.7米/秒,为全国之最。

    4、气温的递减率
    因长白山的地形复杂,受热状况不同,反映在气温直减率上,不同坡向也有一定差异。在长白山,以东坡和东南坡为最大,西北坡次之,北坡最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高度上,东坡和东南坡气温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气温最低。气温直减率也有季节变化,长白山各地都以春季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5、气温与植被的垂直分布
    (1)、植被类型
    长白山的植被类型复杂,从下往上,随着地势的升高,展现了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北坡550米以下为蒙古栎林,因为它是红松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所以不能划为独立的垂直分布带,而应包括在其原生植被一红松阔叶混交林带之内。1100米以下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1100米到1700米为云冷杉(暗针叶林)林带;1700米到2000为亚高山岳桦林带;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为高山苔原带。

    (2)、垂直分布带
    这样的植被垂直分布,毫无疑问和气候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主要气候条件中,因长白山降水多,非常湿润,所以降水量或湿润度不是限制性因子。因此,气温的高低和生长期、霜期、结冰期的长短是出现植被垂直分布带的根本原因。

    6、季节划分
    人们一般把3到5月定为春季,6到8月定为夏季,9到11月定为秋季,12到翌年2月定为冬季。这样划分四季,简单明了,在温带平原上也大致能与自然现象相符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在编写西藏气候资料时采用了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即以日平均气温0-18℃为春、秋,大于等于18℃为夏,小于等于0℃为冬。

    7、降水
    (1)、降水天气系统
    东北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距海较近,又是林区,水汽充沛,地势又高,所以是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而位于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顶又是这一多雨区的中心。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水气来源有本地蒸发(主要是森林蒸发),有直接自太平洋、日本海吹来的东南季风,而最大的来源则是由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等降水天气系统带来的。而这些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天气系统,一般多由丹东一带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在移动中由于大量降水而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长白山区降水多少的规律之一就是西南部多,东北部少。

    (2)、地势
    另一条规律则是地势越高降水越多。山脚下(300米到600米处)年降水量为518-857毫米,东部少西部多。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上限高度1100-14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840-890毫米。云冷杉林带的上限高度1700-18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010-1090毫米。亚高山岳桦林带的上限高度2000-21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100-1160毫米。山顶上(天池气象站)的年降水量为1333毫米。

    8、湿度
    整个长白山区,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山脚下,除东坡的和龙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间,山顶则为74%。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对湿度为最小,以夏季为最大。

    9、云量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空气潮湿,所以云量较多。山脚下年平均总云量为5.5-5.7之间,山顶略多,为5.8。四季之中,以夏季云量为最多,以冬季云量为最少。云海是长白山顶的一大景观,多出现在早晨。有时看山下,一片云海,波浪起伏,这种云是层积云。有时看山下,灰漾漾一片云海,漫无结构,这种云是层云。有时在白天,山上天朗气晴,看山下,有片片白帆,和林海遥相辉映,这种云是晴天淡积云。

    10、雾
    长白山区因空气湿度大,所以雾日数一般比平原地区多。但雾的形成除取决于湿度大小之外,还和地形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相邻地区有时差异很大。长白山山脚下的临江、和龙全年雾日数分别只有6.6天和8.8天,而松江、抚松则分别有42.4天和27.5天。山顶上雾日特多,全年竟达264.8天,在全国仅次于峨眉山等二三个高山地区,而大大多于其他地方。在寒冷季节,有雾时,常出现雾淞,俗称树挂。

    11、日照
    长白山因云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区之一,相应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脚下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81时到245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5%。山顶上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四季之中,日照时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日照百分率则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含盐量最高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含盐量最高的湖泊

    一、中国含盐量最高的湖泊

    察尔汗盐湖。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多亿吨。

    二、简介
    1、中文名
    察尔汗盐湖。

    2、总面积
    5856平方公里。

    3、海拔最低点
    2200多米。

    4、位于
    柴达木盆地。

    5、无机盐储量
    20多亿吨。

    三、地理特征

    1、蒙古语
    尔汗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察尔汗盐湖海拔最低点为2200多米,由达布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4个盐湖汇聚而成。格尔木河、素棱果勒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整个湖面好象是一片刚刚耕耘过的沃土,又像是鱼鳞,一层一层,一浪一浪。遗憾的是土地上无绿草,湖水中无游鱼,天空上无飞鸟,一片寂静。

    2、承载能力
    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中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通过盐湖,路基全是用盐铺成,长32千米,分别被称为万丈盐桥和钢铁彩虹。

    四、盐湖形成
    1、青藏陆地隆起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带。几亿年前,柴达木这里曾是万顷汪洋大海,由于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盆地。柴达木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最有名。

    2、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察尔汗的记载,物产丰富,当时所用“青盐”源自此地。

    3、传说故事
    在察尔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很早很早以前,察尔汗这里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可是山神魔怪们不够本分和淡泊,为抢夺财宝而终年争战不休,这里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仙居昆仑山深处的西王母得知后,说“这太不像话了”,决定摆平这些事,她命司水神放下天水来,把这些宝贝都淹了,让谁也拿不到,只留人间的后代们。于是,这里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的盐湖。

    五、盐矿资源

    1、钾盐为主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在察尔汗盐湖,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地貌——盐喀斯特地貌,像我们平时所说的盐钟乳和盐花就是此类地貌的体现。

    2、储量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各种盐总储量超过600亿吨,钾肥年产量超过400万吨。湖上现已建有中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

    3、湖区
    盐湖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和霍布逊4个湖区,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察尔汗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大盐湖,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多亿吨。据青海盐业专家介绍,察尔汗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至少在12万亿元左右。

    4、钾盐生产基地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盐湖卤水中还伴生有镁、锂、钠、碘等数十种矿物质,其中仅氯化钾储量就达到1.45亿吨,占全国的97%;氯化镁储量近17亿吨,氯化锂储量825万吨……均居中国首位。

    六、开发利用

    1、资源发现
    察尔汗盐湖有益资源的地质发现,是解放初五十年代时候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矿业生产,青海也上了一些项目。其中一批科研人员和地质队员,深入柴达木盆地,来到了古盐湖,并从那里精心取样检测化验,看这里有什么矿。经过几年努力,地质工作者和专家们终于认定:察尔汗地区的广大古盐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钾的储量巨大。

    2、建化肥厂
    1958年,国家正式决定在青海上钾肥工业,建立钾肥生产基地,以改变中国没有钾肥的困难局面。和所有西北工业基地其它门类项目的上马一样,青海建钾肥工厂,是一场会战。响应党支援大西北建设、发展钾肥工业的号召,5000多名热血青年,打着背包从海边从东北从全国各地来到青藏高原,来到神秘的柴达木和察尔汗,在荒凉的高原上、在盐湖边扎下了帐篷,打响了钾肥生产建设的第一仗。

    3、工业规模
    到国家“七五”期间,青海钾肥扩产,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进入“二次创业”。一期工程于1986年破土动工,数千名盐湖建设者克服困难,奋发斗志,提前1年完成工程建设并试车成功。后经过十几年的奋战和艰苦创业,察尔汗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4、青海钾肥厂
    1996年,青海钾肥厂在体制改革中改组为国有独资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并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创建了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盐湖钾肥”A种股票。之后,成功完成了一期工程20万吨工艺改造和自制水采船等重点技术改造,新建了自动化10万吨车间,使生产和经营出现了崭新格局。

    5、标志工程
    2002年6月30日,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海钾肥100万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工程是在江泽民、朱镕基先后几次视察青海盐湖之后,中央于2000年批准的,它被列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首批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预期效益很大的工业项目,对拉动青海经济的发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钾肥需求和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一、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西藏的纳木错湖,湖面海拔为4718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纳木错。

    2、最深深度
    33米(108英尺)。

    3、库容量
    76.8km³(18.4立方英里)。

    4、湖泊类型
    咸水湖。

    5、文化
    古象雄文明发祥地。

    6、湖面海拔
    4718米。

    7、外文名
    Namtso。

    8、湖泊面积
    1,920km²(740平方英里)。

    9、湖中岛屿
    5个。

    10、著名景点
    那根拉、扎西半岛、合掌石。

    三、形成演变

    1、青藏高原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2、巨大湖盆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四、流域特征

    1、区位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

    2、内流区域
    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3、念青唐古拉山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4、水体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5、面积
    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6、地形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

    7、鸟岛
    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8、水文
    (1)、西藏第一大湖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2)、封闭式湖泊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

    (3)、出入水量基本平衡
    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9、气候
    (1)、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2)、多风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10、冰期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11、水系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

    五、自然资源
    1、物种资源
    (1)、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2)、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2、矿产资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3、水资源
    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²增加到2015.38km²;湖泊水量从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

    4、湿地资源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

    5、清洁能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六、科研价值
    1、研究站
    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2、观测站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3、自动气象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七、人文历史

    1、宗教圣地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错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

    2、神话传说
    念青唐古拉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3、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错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

    4、传统节日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最长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最长的湖泊

    一、中国最长的湖泊

    班公错湖,全长134千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班公湖(班公错)。

    2、占地面积
    600-700平方公里。

    3、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

    4、所属城市
    西藏自治区阿里市。

    5、长度
    134km。

    6、外文名称
    拉达克语:Pangong Tso。

    7、地理位置
    西藏阿里日土县。

    8、海拔高度
    4250m。

    9、代表景点
    鸟岛。

    三、基本信息

    1、名称
    班公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思是“明媚。

    2、地理数据
    该湖在目前我国实控400多平方公里,长度约110公里,印控中国拉达克地区的湖长度约40公里,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整个湖的面积约有600多平方公里,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50多公里,南北宽约2至5公里,属内陆湖泊。

    3、奇特之处
    该湖的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不同的湖泊,即,东部为淡水湖,中部为半咸水湖,西部为咸水湖。班公湖周边景色非常秀美,四周群山环绕,远处雪山点点;班公湖湖水十分清澈,能见度通常为3至5米,湖水由于光照、深浅、亮度等因素,呈现出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的颜色。

    4、地理位置
    约五分之四的长度和面积在西藏的阿里日土县境内,剩下的五分之一则在印控中国拉达克境内。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最大水深为41.3米,平均水深5米。

    5、动植物资源
    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属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

    6、地质
    班公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南北跨越多个经历不同演化历史的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南羌塘地块、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北冈底斯地块,中特提斯洋盆扩张阶段沉积的地层主要是晚三叠纪世日干配错群,岩性组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在洋盆萎缩阶段沉积的地层以侏罗纪-早白垩世的碎屑岩为主,代表性地层有木嘎岗日群、多仁组、日松组、沙木罗组、多尼组和郎山组等。

    7、冰川分布
    班公湖为藏北高原西缘东西长约125公里的狭长构造湖,按照国际冰川编目原则,班公湖流域区是以该湖为主要流域,并包括泽普错、斯潘古尔湖、沙尔达湖和热帮错等若干山间小湖群的一个三级流域区整个流域区地理位置介于32°40′~34°30′N和 78°38′~81°15′E之间,中国班公湖流域区总共有冰川959条,冰川总面积665.35 平方公里,冰储量为39.2316立方千米。

    四、湖区概况

    1、流域区
    中国班公湖流域区北为东喀喇昆仑山(也称阿里喀喇昆仑山),南为冈底斯山的西部,在这两山系的高山区为班公湖流域区冰川发育分布区,冰川上限分布的最低海拔为5800米。

    2、湖区
    本湖区的喀喇昆仑山为该山系的东段,主峰他拉冬加就峰,海拔6790米。主要山地还有札嘎尔(海拔6613米)、熊彩岗日(海拔6675 米)以及羌臣摩山(云峰尖,海拔6634米)等,山体高大,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宽广。

    3、湖区南部
    湖区南部的冈底斯山为该山系西部北坡(最高山峰海拔6492米), 以及其北支脉班公山(主峰海拔6292 米),山体明显低于喀喇昆仑山300~400米,冰川发育规模小。

    五、自然资源

    1、彭公湖
    在狮泉河到多玛的途中,有一座名为班公湖的湖泊,又称彭公湖。位于西藏阿里日土县与印控中国拉达克境内,为一构造湖,海拔4242米,西部为咸水湖,东部为淡水湖。湖身东西长达155公里,南北窄,最窄处约50米。面积604平方公里,最深达41.3米。湖水清澈,透明度可达3—4米。每年结冰期6个月。

    2、鸟岛
    湖中的鸟岛有成千上万的鸥鸟在此栖息,鸥鸟雁鸭欢舞飞翔、遮天蔽日成为阿里高原的一大奇观,湖畔的牧人传说湖中还有神龙、湖怪出没,更增添了班公湖的神秘色彩。

    3、动物资源
    湖中盛产特有的西藏裂腹鱼和各种禽鸟,有鸟岛数个,鸟蛋甚多。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岸边红柳簇拥,风景优美。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海拔最低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海拔最低的湖泊

    一、中国海拔最低的湖泊

    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湖泊。

    二、简介
    1、中文名
    艾丁湖。

    2、地理位置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

    3、外文名
    Aydingkol Lake。

    4、著名景点
    彩石滩。

    5、面积
    150平方公里。
    6、海拔
    -155米。

    三、旅游信息

    1、交通信息
    距吐鲁番市高昌区以南50多km,包车前往来回约100元左右,艾丁湖四周多盐滩、碱地和沙丘,道路不好走。

    2、主要景点
    (1)、盐壳
    丁湖不同于其它湖泊的地方,是湖面上满目的盐壳。现在,它的外圈是湖积平原,地表是坚硬的盐地,中间一圈是盐沼泽,下面是淤泥,除了冬天,人很难走进去。湖心全是晶莹洁白的晶盐。据考证,早在2万年以前,艾丁湖曾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淡水湖泊,湖水中含有大量的氯、钠、钾等离子,矿物有石盐、芒硝、无水芒硝,以及石膏、钙芒硝和多种钾、镁盐类、盐和芒硝的储量约3亿吨以上,是中国矿化度最大的湖泊。

    (2)、盐生植物园
    它是一个天然的盐生植物园。低矮的盐穗木、脆硬的花花柴、尖利的骆驼刺和黑刺、梭梭等植物,被盐碱的土壤滋养着,给这个几乎干枯的湖泊带来了勃勃生机,形成了特有的一道植物景观。

    (3)、动物乐园
    它是一个动物乐园。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北山羊、藏野驴及二级保护动物草原斑猫、棕熊、鹅喉羚、盘羊、岩羊、马鹿、猞猁等,在这里频繁出没。偶尔,也可见到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来这里寻水觅食的踪迹。

    (4)、鸟类的天堂
    它还是鸟类的天堂。曾经,白鹳、黑鹳、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鸢、红隼等珍稀鸟类和成群结队的雁、鸭、雀等,或栖息在灌木丛,或游弋于水面,或翱翔于湖际蓝天。只是现在,这些盛景见不到了,但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仍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5)、人类文明的遗迹
    不要以为艾丁湖,仅仅只代表一个湖泊,它还藏着人类文明的遗迹。它的南北侧,一处是塔什烽燧,另一处是乌盘土拉烽燧。别看它们貌不出众,远古时期先民们曾在这里征战防御留下的遗迹,却让它们成为中国海拔最低的烽燧,更让艾丁湖有了文化厚度。

    四、地理位置

    1、所处位置
    艾丁湖,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南50公里的恰特卡勒乡境内,旧称觉洛浣,维语叫称艾丁库勒”,意为月光湖。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约154.31米,是中国陆地上的最低点,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约旦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的第二低地。过去湖盆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2、湖水补给来源
    湖水补给来源有三:一为河流夏季洪水,主要来自阿拉沟;二为坎儿井冬季流量;三为灌区排水,通过地下径流入湖。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灌区扩大,农田引水增加,河流洪水补给量甚微,由于在坎儿井出口处修建水库蓄纳冬水,故坎儿井冬水对艾丁湖的补给量减少,目前主要补给仅为地下径流,因此,湖盆大部分已干涸。

    五、气候与资源
    1、气候状况
    世界最酷热干燥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千倍,年平均气温14℃,极端高温达48℃,地表温度超过80℃。2011年7月14日,艾丁湖区域自动气象站最高气温50.2℃,这是中国陆地首次观测的超过50℃的记录,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

    2、主要设施
    在湖盆西北部建有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治沙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马鸣等于1986年6月对该湖区鸟类进行过调查。

    3、资源情况
    (1)、自然资源
    由碱蓬-禾草组成的盐化草甸及荒漠草原。

    (2)、社会资源
    经济和社会价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热量资源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与游客,是国内著名的观光地之一。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个?

    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二、青海湖面积及容量
    1、面积:
    4435.69平方公里,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2、容量:
    平均深度 21米,最大深度 32.8米。容量为大概739亿吨。

    三、青海湖位置及流域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刚察县、共和县及海晏县交界处。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四、青海湖旅游景点
    日月山、倒淌河、湖里木沟岩画、橡皮山、茶卡盐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鸟岛、海心山、北向阳古城、舍卜吉岩画、尕海古城、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西海镇、沙岛、西海郡三角城。

    我国最大的人工湖,由中国工人挖出全亚洲最大的湖泊,比38个西湖还大,风景优美,丝毫不输西湖!
    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是哪个?

    一、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宿鸭湖,中国工人挖出全亚洲最大的湖泊。

    二、宿鸭湖面积及容量
    1、面积
    总体面积多达239平方千米,比38个西湖还多。

    2、容量
    总库容16亿立方米

    三、宿鸭湖位置及功能
    1、位置及建设年代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东2公里处,北起玉皇庙,南至野猪岗,东临桂庄,西到别桥。
    建于1958年,是中国人工修建的堤坝最长、面积最大的平原水库。

    2、功能
    主要功能不是观光旅游,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养殖等多项目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四、宿鸭湖旅游景点
    宿鸭湖被誉为“人造洞庭”。景点有:仙女桥、壶仙观、燕亭、金城、白马将军庙,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

    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二、鄱阳湖面积及容量
    1、面积
    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

    2、容量
    最大容积 约260亿立方米;最小容积 9亿立方米。

    三、鄱阳湖地理位置及流域
    1、位置
    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

    2、流域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重要湖泊。

    四、鄱阳湖重要作用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