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什么是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2020-12-3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61次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什么是次贷金融危机、什么是美国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目录
    什么是次贷金融危机,什么是金融危机,次贷金融危机的特征,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解释模型,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什么是次贷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次贷金融危机 1、定义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2、连续17次提息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3、难以融资 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4、无力还款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二、次贷金融危机的特征 1、连续加息引爆“定时炸弹”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2、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3、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三、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1、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2、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   四、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解释模型 1、杠杆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Leverage)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   (1)盈利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2)亏损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2、CDS合同(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互换)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3、盈利 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五、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爆发 1、汇丰控股股市大跌 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2、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3、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4、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基金倒闭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5、巴黎银行冻结旗下三支基金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6、瑞穗银行损失惨重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   六、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 1、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自我调节 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2)从根本上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没有解决,负债逐年增加,从1975年至今没有出现过贸易顺差。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也好,还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义也好,没有解决社会分配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美国就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其经济危机。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2)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3)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什么是金融危机,经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金融危机的主要案例,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一、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1、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1)零首付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   (2)房地产泡沫 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2、房贷证券化 (1)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   (2)转嫁资本市场 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3、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   4、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   5、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   6、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二、经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1、主要概念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   2、金融危机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   3、经济危机 (1)内涵更加广泛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   (2)价值取向 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经济危机)。   4、最大区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 1、相伴随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2、内在联系 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其主要缘由在于,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3、生产领域出现问题 (1)投资 以生产过程为例,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便开始介入,货币资本由此转化为生产资本;   (2)加工 在第二个阶段里,也就是加工阶段,资本的形态由投资转化为商品;而在   (3)销售 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销售阶段,资本的形态又由商品恢复为货币。正是货币资本经历的这些转换过程,使得货币资本的投入与取得在时空上相互分离。   (4)任一阶段出错就会导致中断 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不确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断,资本投资无法收回,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   4、较多生产领域出现问题,就会引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当这种不确定性和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中出现时,生产过程便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便是为何金融危机总是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并总是先于经济危机而发生的原因所在。   5、金融危机独立发生 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机独立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初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大规模的“输血”政策,有效阻断货币信用危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此时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或深入。   四、金融危机的主要案例 1、美国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   (1)债务危机 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2)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3)信用危机 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2、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1997年7月2日 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2)1998年初 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3)1998年8月初 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到 1998年底,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五、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触发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维持汇率,外债增加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六、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基础性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1)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2)国家之间相互挤压 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3)产品无法阶梯性进步 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七、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因素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1)生产领域 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   (2)交换领域 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3)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什么是金融危机,什么是后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后金融危机的变异,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趋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
    一、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1、危机后的缓和期 后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危机根源未消除 就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因此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   3、各国刺激经济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其中中国政府追加了四万亿的投资来刺激经济,主要投资在国家的基础建设方面。   4、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 2009年二季度以来,尽管失业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二、什么是后金融危机 1、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 所谓后金融危机,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2、我国企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淘汰。   三、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 自当年9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2、美国经济趋势 (1)2008年 以美国为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跌幅创7年最高,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为负,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下降,第二季度负增长1%,好于负的预期。   (2)2009年 2009年9月3日经合组织预期,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美国经济正在走出低谷,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美国经济止跌反弹将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关键。   3、世界经济趋势 欧盟经济体、英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企稳。世界经济已经企稳,已经度过了最恐慌的阶段,已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   四、后金融危机的变异 1、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这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去工业化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放缓,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世界已经从发展中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转变到发达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   (2)提高消费率 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发展中国家提高消费率成为一种发展态势,这也会深刻改变着两大类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   (3)新兴市场 “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引起了发达国家以及率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2、全球金融体系发生变化 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变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初露端倪。   (1)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进一步下降 以及世界贸易和投资数额的持续扩张,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国金融体系在全球的地位将会逐渐下降;   (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 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G20峰会上发表的《领导人声明》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   (3)西方发达国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金融业 金融业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将使人们看到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 ,强调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以及回归实体经济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   3、金融危机正在催生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   (1)第二次技术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2)第三次技术革命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3)催生第四次技术革命 当前,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4、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 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也可能成为全球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5、世界经济的中国元素日益渐浓,中国影响力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中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有所提升,一些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整合世界资源。崛起中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趋势 1、西方金融系统去杠杆化过程将会持续 尽管银行在盈利,但是很多大的金融机构仍然需要补充资本金,遭受重创的银行仍然在希望增加新的资本金或者廉价出售资产。这种去杠杆化的效应在抵押证券市场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2、金融监管将会更加严格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金融监管者都将会谨慎起来,因为贷款利率没有降低太多,但是接近为零的存款利率使银行成本大幅度降低。而当银行竞争加剧时,息差又会逐渐变小。另一方面,贷款的增长将因更严的风险控制而受到制约。   3、美国经济仍然失衡 亚洲的全球供应链必须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在短期内,亚洲出口企业的产品将会过剩,利润也将受到压缩。亚洲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更多依赖本国消费,而不是借债消费的发达国家。   4、新兴市场的股票都表现得非常好 因为英美日国家的零利率政策会将本国货币变成套利型货币,意味着短期投资者买入低利率货币,在利率较高(存款利率较高,或者股票市场增长前景看高)的新兴市场进行投机。   六、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 1、全球金融概况 200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为74万亿美元,全球股市市值达64万亿美元,全球债市总额79万亿美元,全球衍生品名义值598万亿美元。    2、2007年顶峰 金融业从时间纬度上看,2007年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顶峰。若以2007年为峰值,2008年至2009年两年内,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减少约15%到20%,全球股市市值下跌30%到40%左右,全球债市总额下降达20%到30%,全球衍生品名义值缩水近50%。   3、金融业风光不再 源发于次贷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曾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动力的金融业风光不再,全球金融业陷入内忧外患时期。   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1、金融业过度膨胀 本次危机的根源之一是金融业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转向自我服务。近17倍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相当部分属于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危机再次印证,如此庞大的虚拟经济不仅无助于实体经济发展,反而给整个经济体系埋下了巨大风险。   2、金融交易需求下降 过去15年,美欧银行业业绩的提升归功于贷款增长强劲及信贷损失较少。危机后全球贸易急剧萎缩。从金融市场看,来自交易收入和资本市场的收入大幅减少,全球银行业收入增长将持续低迷。在相当长时间内,全球金融业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3、全球金融监管趋严 由于统一监管、全球监管趋势明显增强,对银行业资本金要求大幅提高,政府介入力度更大、国有股权占比更高,对投资者的审查更严格,股东权益比率大幅上升等因素,全球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扩张规模与盈利能力将显着受阻。   4、新兴经济体金融力量上升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不仅将丧失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在金融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也被动摇。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依赖将明显增加。全球金融力量也将此消彼长,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值的逐步上升要求全球金融业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八、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革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必将带来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   1、金融业规模缩小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原有金融机构破产重组、业务与资产盘整,带来财富缩水及盈利能力变弱,金融交易需求下降、金融监管强化导致金融业规模扩张变慢,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明显放缓,特别是欧美金融机构重新立足本国市场,国际化银行纷纷撤资回归本土。   2、金融发展模式转变 金融业将把重心重新转移到为实体经济服务。银行业将改变过度追求利润的倾向、改变过度依赖货币市场融资的负债结构,收缩表外业务,回归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3、新金融监管框架形成 欧盟、美国和英国加大监管架构改革步伐。无论是欧盟的泛欧与全球监管、美国的统一与综合监管改革,还是英国的组合监管改革均加强了对资本金、流动性、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等的监管,这将可能催生以全球金融稳定增长为主旨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   4、金融区域结构调整 由于经济重心东移,金融中心也将相应东移。除纽约、伦敦等传统金融中心外,全球金融业区域结构将可能向东京、香港,上海等亚洲区域拓展。 [2]   九、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 1、结构调整需要付出代价的时代 这个结构调整不仅指的是经济,还包括社会、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当然,首先是经济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权结构、企业的组织形态结构的调整等。   2、需要继续支持产业升级的时代 产业需要升级,但是产业升级的特征不影响资本的密集。中国的产业升级不放弃资本的集中化、密集化,但是要特别注意里边的技术内涵。资金需要增加,投资需要增加,但应更多地转向技术的投入,而这个技术也应该包括人本身,即人力资本的投入。   3、技术创新需要制度支持的时代 改革既不能懈怠也不能动摇,而是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完成,还产生了新的需要改革的对象和内容;政治体制改革远未展开;文化体制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家看得见的问题是,产权的创新、制度体系设计不够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   4、不同矛盾需要科学调解的时代 这个时代还是一个垄断与反垄断斗争进一步加剧、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需要科学调解的时代。这方面的矛盾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垄断和反垄断的冲突不是弱化了,而是在强化。  
    什么是全球金融危机,什么是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前兆特征,根源问题,世界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关事件,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一一汇编总结。
    什么是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全球金融危机 1、定义 全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是指全球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   2、表现 具体表现为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3、案例 比如1930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二、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 1、金融指标急剧恶化 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股市暴跌 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3、资本外逃 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4、银行关系破裂 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5、货币贬值 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6、偿债困难 出现偿债困难。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兆特征 1、美元流动性吃紧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连海外美元也出现流动性问题,而且不光是美国国内,全球金融系统已经出现流动性问题。   2、黄金大幅震荡 在全球危机发生前后,黄金价格出现暴跌,这意味着市场的信心开始崩溃,流动性出现枯竭。   3、资产价格大跌 四周时间不到,美国标普500指数已经大跌,触发了三次熔断,此次疫情导致的股市暴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跌幅如此急速,来势更加凶猛。   4、明斯基时刻来临 如果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引发债务违约,并再次传导到实体经济,那就是“明斯基时刻”的来临。综合以上各个指标,的确看见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兆,已经站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   四、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 1、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解决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但美国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   (1)贷款购房 21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   (2)产业问题合并 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   2、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   (1)脱节 这两部分本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价值往往会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   (2)后果 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3、美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政府靠财政赤字或者说靠借债运行,美国的家庭也靠借债来支持超前消费,家庭债务已超过15万亿美元。   (1)产业结构 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   (2)贸易失衡 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制政策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导致贸易严重失衡,贸易逆差与日俱增。   (3)难以持续 通过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然而,它终究是难以持续的。   五、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购房者无力还贷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2、贷款机构破产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3、投资产品受到重创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4、银行业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   5、房地产业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   六、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2、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3、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七、全球金融危机的相关事件 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2、1973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3、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自20世纪60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由于资产全面缩水,日本在10年中经历了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长停滞,进入“零增长阶段”。   5、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出口不断下降。1997年7月,随着泰国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爆发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中,印尼、泰国和韩国是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三国GDP在两年内分别缩水83.4%、40%和34.2%。   6、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降,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爆发。这场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   八、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 以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在发生后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1、财政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 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 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 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社会保障 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计划。   2、货币政策 (1)保证流动性供应 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 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住房优惠 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信贷约束 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鼓励重建贷款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九、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 1.政府市场关系:监管不能缺位“金融创新” 现实已经证明了危机根源,美国对危机的失察。这种失察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政府监管的弱化,导致市场的力量过度膨胀,监管缺位下的金融创新,使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高杠杆化又使风险急剧扩大。   2.国际合作应对:各国政府携手至关重要 在危机应对方面,一大教训在于政府对策的推出时机和一致性问题。回顾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客观而言,不少政策已经显现成效,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纽约股市在重回升势后,房地产市场有起色,消费者信心恢复明显。   3.短期应急措施:更应强调发展可持续性 以往的寅吃卯粮、过度举债消费是不可持续的,将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另外,美国已经意识到自身金融领域的问题,正在采取大规模金融改革,包括结构的调整,加强消费者金融保护,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机等,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