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000网

【海拔最高】

发布时间:2020-01-06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64次

海拔最搞的盆地、湖泊、大洲、城市、铁路、河流、高原、山脉是哪些呢?问答网为您盘点

目录
    海拔最高,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青藏铁路(最高海拔:5072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青藏铁路。

    2、沿途城市
    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

    3、起止站点
    西宁站-拉萨站。

    4、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5、开通日期
    2006年7月1日。

    6、外文名
    Qinghai-Tibet Railway。

    7、途经省市
    青、藏。

    8、车站数量
    85个。

    9、运营速度
    140千米/小时。

    10、线路长度
    1956千米。

    三、线路站点
    1、线路数据
    (1)、设计速度
    160km/h(西宁至格尔木区间)、100km/h(格尔木至拉萨区间)。

    (2)、轨道类型
    有砟轨道、无缝钢轨。

    (3)、轨道标准
    1435毫米(标准轨)。

    (4)、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路段1200m(超过70%),困难地段300m。

    (5)、最大坡度
    20‰。

    (6)、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7)、车辆基地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西宁运用车间(青藏宁段)、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格尔木运用车间(青藏格段)。

    2、电力供应
    (1)、动力方式
    接触网供电(西宁-格尔木区间)、柴油机车(格尔木-拉萨区间)。

    (2)、电气化方式
    50Hz、25kV。

    3、沿线车站
    青藏铁路全线共有车站为85个,分别为西宁站、西宁西站、双寨站、扎麻隆站、石崖庄站、湟源站、申中站、岳家村站、海晏站、黄草庄站、克土站、青海湖站、托勒站、哈尔盖站、刚察站、鸟岛站、江河站、天棚站、鹿芒站、天峻站、关角站、南山站、二郎站、洛北站、察汗诺站、尕巴站、乌兰站、柯柯站、陶力站、德令哈站、连湖站、泉水梁站、平爽站、欧龙山站、饮马峡站、锡铁山站、达布逊站、察尔汗站、格尔木东站、格尔木站、南山口站、甘隆站、纳赤台站、小南川站、玉珠峰站、望昆站、不冻泉站、楚玛尔河站、可可西里站、五道梁站、秀水河站、江克栋站、风火山站、日阿尺曲站、乌丽站、沱沱河站、开心岭站、通天河站、塘岗站、雁石坪站、布玛德站、布强格站、唐古拉北站、唐古拉站、唐古拉南站、扎加藏布站、托居站、安多站、错那湖站、联通河站、底吾玛站、岗秀站、那曲站、妥如站、桑雄站、古露站、乌玛塘站、当雄站、达琼果站、羊八林站、羊八井站、昂嘎站、马乡站、古荣站、拉萨西站、拉萨站。

    4、线路走向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

    5、青藏铁路西格段
    青藏铁路西格段全长814千米,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2000年初启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2001年10月完工,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2011年6月29日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

    6、青藏铁路格拉段
    青藏铁路格拉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全长1142公里。2017年9月18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四、运营情况

    1、2006年7月1日起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分别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和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线旅游观光列车。

    2、2010年6月18日
    青藏铁路列车运营速度达100千米/小时;[14]同年7月1日起,上海至拉萨以及拉萨至上海客车将从隔日开行变成每天一趟。

    3、2014年12月10日
    中国铁路进行运行图的年度大调整。上海铁路局将上海至拉萨的T164/5、T166/3次改为直达列车Z164/5、Z166/3次。[16]

    4、2015年3月20日零时起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速至140千米/小时运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规划运输能力为每日开行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提速前客车运行速度120km/h。

    5、截至2017年
    兰渝铁路开通后,可通过乘坐客运列车经由青藏铁路直达拉萨站车站有:北京西、广州、长沙、武昌、郑州、太原、石家庄北、郴州、中卫、上海、苏州、无锡、南京、蚌埠、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南充北、重庆北、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等共计28个车站。

    6、客货流量
    2015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旅客发送量201万人,同比增加80.7万人,增幅达67%,2016年铁路春运,青藏铁路发送旅客达17.2万人次。2017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旅客发送量378.7万人次;货运发送量554万吨,2018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86.2万人次。

    五、设备设施

    1、车辆设施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原旅客列车。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编组为2节软卧,每节软卧定员32人,共64人;硬卧8节,每节定员60人,共480人;4节硬席,每节定员98人,共392人,且比普通硬座车座位要宽,每列列车共定员936人。

    2、运行系统
    针对青藏铁路高海拔、高寒等养护特点,青藏铁路公司在冻土区建立了长期监测系统,并设置了3个自动气象站,78个地温观测断面,实现了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控系统
    青藏铁路采用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千米,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4、CTC
    青藏铁路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中,格拉段的45个车站中有38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


    海拔最高,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青藏高原。

    2、所属国家
    中国。

    3、占地面积
    约250万平方千米。

    4、自然资源
    水、土地、动物、植物、矿产、光照、地热。

    5、区域范围
    北纬26°~39°,东经73°~104°。

    6、主要山脉
    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等。

    7、主要湖泊
    青海湖、纳木措。

    8、外文名称
    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an Plateau。

    9、省份
    青海。

    10、海拔高度
    3000-5000米。

    11、方言
    藏语。

    12、别名
    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极。

    13、发源河流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

    14、主要城市
    拉萨、西宁。

    三、大事记

    1、2006年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2、2001-2002年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

    四、地质环境
    1、地质构造
    (1)、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2)、早古生代优地槽
    高原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

    (3)、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
    高原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

    2、地层结构
    (1)、综述
    青藏高原被若干条板块缝合带分为7个地层区。

    (2)、祁连地层区
    主体由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变质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变质碎屑岩组成的褶皱基底构成。

    (3)、柴达木地层区
    被厚达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盖,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变质绿片岩系。

    (4)、昆仑地层区
    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绿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组成。

    (5)、巴颜喀拉地层区
    在东昆仑-西秦岭以南,龙门山以西与金沙江之间,以广泛出露三叠系复理石砂板岩为特征。

    (6)、羌塘-昌都地层区
    介于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

    (7)、冈底斯地层区
    介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上元古界结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8)、喜马拉雅地层区
    中上元古界结晶片岩沿高喜马拉雅出露,称珠穆朗玛群和聂拉木群。

    3、地壳结构
    (1)、纵向分层横向分块
    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块-层结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岩石圈厚度约140~170公里,地壳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

    (2)、地壳厚度
    地壳厚度在东西方向上较均匀,变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在几个主要断裂带上,莫霍面均发生错断。例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北侧,莫霍面比南侧抬升了8公里。同周围的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要大一倍。

    4、岩浆地带
    (1)、祁连构造岩浆带
    祁连构造岩浆带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喷溢外,沿中祁连隆起带还发育了两条花岗岩带,以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形成巨大岩基。

    (2)、柴达木构造岩浆带
    柴达木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活动主要见于盆地边缘,下古生代堆积了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成为褶皱基底的主体。

    (3)、金沙江构造岩浆带
    金沙江构造岩浆带有两条花岗岩带与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及三叠纪巴塘群中基性火山岩带相伴。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同熔型特征。

    (4)、唐古拉构造岩浆带
    唐古拉构造岩浆带与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相伴,在其南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形成岩基;在其北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呈小岩株,侵入于侏罗系中。

    (5)、冈底斯构造岩浆带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由钙碱性中酸性-酸性侵入杂岩组成巨大岩基,南北宽50~100公里,沿冈底斯山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向西与拉达克花岗岩相连。

    (6)、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
    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沿喜马拉雅低分水岭,东起康马,向西经拉格岗日,至马拉山,展布着一个穹隆带。穹隆核部为花岗岩。

    5、地震活动
    (1)、大陆内地震
    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内地震的主要地区,不但地震强度大、频次高、而且活动规律性强。青藏高原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表现,高原四周都是逆冲事件,内部散布着拉张性的地震活动,这一地震活动规律表明,高原的隆生是现今青藏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地震活动的背景。

    (2)、板块碰撞边界
    此外,青藏高原南部位于板块碰撞边界,但近代地震活动并不强烈。而高原西缘的逆冲性地震活动非常强烈。

    6、总体地震活动
    (1)、综述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总体地震活动总体呈现4大特点。

    (2)、分布面广
    并伴有少量火山活动;

    (3)、地震活动强度高
    截至2013年的近50年间,青藏高原7级以上地震多达40余个,历史最高震级达8.5级(1950年察隅地震);

    (4)、两大特殊构造区
    地震密集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天山两大特殊构造区,壳内强震活动基本位于地壳厚度大于35千米的地区;

    (5)、地震活动中心
    有两个中深源的地震活动中心,分别是帕米尔一兴都库什地区和缅甸地区,最大震源深度383千米。

    五、地貌特征

    1、高山大川密布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

    2、世界第一高峰
    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3、山脉体系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一东南的倾斜的趋势。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4、高山山脉系列
    青藏高原边缘区存在一个巨大的高山山脉系列,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山脉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是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

    5、平行峡谷地貌
    除祁连山山顶海拔高度为4500米-5500米之外,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的山顶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还分布有数量广泛的宽谷、盆地和湖泊。

    6、冻土区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除去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广泛分布。

    六、区域范围
    1、位置境域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2、区域划分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亚(高原)区。

    七、气候特征
    1、总体特点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2、气温分布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

    3、降水量
    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4、气候分区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

    5、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该区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八、资源概况

    1、水资源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外流水系流域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53.56%。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河网密集,为亚洲许多著名大河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青藏高原地表水以河川径流为代表,年均总资源量为6383亿立方米。

    2、土地资源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宜农土地资源主要集中于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谷地,东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支流谷地,东北部黄河及湟水谷地,北部柴达木盆地周围。按气候、水利、土质、坡度等限制因素划分耕地资源,一等土地占17.7%,二等土地占27.6%,三等土地占53.1%,其余1.5%等外地属退耕土地。

    3、动物资源
    低等动物方面,仅西藏有水生原生动物458种,轮虫208种,甲壳动物的鳃足类59种;昆虫20目、173科、1160属、2340种。脊椎动物方面,在整个青藏高原有鱼类3目、5科、45属、152种;陆栖脊椎动物共有3生3属、1047种,占中国该类动物总数的43.7%。在己列出的中国濒危及受威胁的1009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种以上,高原上濒危及受威胁的陆栖脊椎动物已知有95种(中国现列出301种)。

    4、植物资源
    (1)、综述
    青藏高原有维管束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0%以上、总种数的34.3%。

    (2)、草地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全区天然草地类型归结为高山草甸草地类、高山灌丛草甸草地类、亚高山疏林灌木草甸草地类、高山草原草地类、高山山地荒漠草地类、高寒沼泽草地类、山地灌丛草地类和高山稀疏及垫状草地类八类。高山高寒草地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

    (3)、森林
    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林区,还是中国少有的原始林区,常见的树种有乔松、高山松、云南松、铁杉,大果红杉、西藏柏和祁连圆柏等,其森林类型主要有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松林、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低山热带森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松林等。青藏高原虽然森林类型多样、树种繁多,但森林覆盖率低,而且分布不均匀;森林面积也较小,但其森林蓄积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较高,特别是西藏,森林蓄积量达到22.66亿立方米。

    (4)、经济作物
    青稞藏语称为“乃”,也称裸大麦,米大麦。青稞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是藏民的重要食物之一。青稞在藏区栽培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最多可达到80%以上。青稞属大麦类,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生长期约四个月,具耐寒、耐旱的特性,所以适宜生长在寒冷、干旱、无霜期短的青藏高原地区。

    5、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有形成于各种环境下的丰富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部分储量的有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盐湖、水热矿产储量较大;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

    6、光照资源
    青藏高原光照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000~8500兆焦耳/平方米,多数地区在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只有东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区在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下。年日照时数除东部、南部少数地区少于2500小时外,大多数地区为2500~3400小时。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有利于农业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

    7、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羊八井地热田成为中国较早开发的一个地热田,被用来发电、取暖和温室灌溉等。


    河流之最,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二、简介
    1、中文名 
    雅鲁藏布江。

    2、主要支流 
    帕隆藏布、雅砻河、拉萨河、多雄藏布、年楚河、尼洋河。

    3、流经地区 
    中国、孟加拉国、印度。

    4、英文名称 
    Brahmaputra。

    5、所属水系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6、落差 
    5475米。

    7、河长 
    2057公里(中国境内)。

    8、地理位置 
    南亚。

    9、发源地 
    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玛央宗冰川。

    10、流域面积 
    24.6万平方公里。

    11、主体民族 
    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12、别称 
    央恰布藏布。

    13、平均流量 
    1654亿立方米。

    三、历史变迁

    1、名称由来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

    2、历史沿革
    (1)、新石器时代
    雅鲁藏布江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其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林芝、墨脱为代表。在林芝县和墨脱县曾采集到石器、陶片、斧、锛、凿等类遗物。

    (2)、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藏各地形成了许多部落。公元前3世纪左右,聂赤赞普作为雅砻部落的首领第一次以赞普(意为王)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历史上,建立了部落奴隶制的吐蕃王国。

    (3)、汉藏文化
    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人。汉、藏交流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是文成公主和蕃、金城公主西嫁与唐蕃会盟碑三件大事。它们充分说明了汉、藏人民及其文化各具特点又相互影响融合的血肉关系。

    (4)、佛教
    藏族崇佛教普遍而又诚笃。崇佛信教,必有寺庙。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寺庙林立,无论是在峡谷溪涧之旁,还是深山野岭之中,都可听到悠悠的古刹钟声。在众多的寺庙宫观中,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是最有代表性的。

    (5)、天河
    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美丽,它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它是藏族人民文化的摇篮。作为一条“天河”,雅鲁藏布江给西藏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四、干流概况

    1、源头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 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中国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经过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2、干流走向
    东北后改向南行,在珞瑜地区出境流入印度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后,改称贾木纳河,在其境内与恒河相汇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全长2104千米,西藏境内河长2 057千米,总落差5 435米,平均坡降位居中国境内各大河流之首。流域呈东西向狭长形,东西最大长度1450余千米,南北最大宽度290千米,平均海拔约4500米。

    3、地理环境
    (1)、源头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与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公里。

    (2)、上游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

    (3)、中游
    从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集水面积163951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这里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在宽谷段,谷底宽达2~8公里,水面宽100~200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阶地。水流平缓,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两侧山地俯瞰宽谷,但见蓝绿色的江面和金光灿灿的沙洲相间,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

    (4)、下游
    派镇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河长496公里,集水面积49959平方公里。河流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和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的雅鲁藏布江的水面垂直高差达到7667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

    五、水文特征
    1、下游地区
    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地区高温多雨,巴昔卡附近年均降雨量超过4000毫米,个别地区达到5000毫米,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2、中游地区
    中游地区属于高原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多在300~600毫米。

    3、上游地区
    上游地区谷地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4、全年降水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达到全年降水量的50%~80%。月均最高温度出现在6月,下游地区多出现在7月,月均温度最低出现在1月。下游地区巴昔卡一带的年径流深可达3000毫米以上,而上游地区则不足100毫米。径流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匀。

    5、冰雪融水
    降水最多的月份,其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大。此外,该流域还具有枯水期水量较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少、河水温度低、河水矿化度小、总硬度低等特点。

    六、流域概况
    1、综述
    全长2900 km,流域面积61.7万km。中国境内河长2057 km,流域面积24万km。源头海拔5590 m,流出国境处为155 m。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3950 m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米林县派乡为中游,河谷宽阔,气候温和,支流众多,水利条件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派乡以下为下游,其中中国境内河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河岸陡峻,入印度境逐步进入平原和三角洲。

    2、经济概况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和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3亿千瓦,仅次于长江流域,占西藏理论水能蕴藏量的56.22%,其中可开发量为4 837.14万千瓦,占境内可开发量的80.96%。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形适合建筑水坝,拦洪蓄水。雅鲁藏布大峡谷水能蕴藏量最大,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 576万千瓦,占西藏总水能理论蕴藏量的25%以上。

    3、生态保护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沙漠化面积增大,源头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下降。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雅鲁藏布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编制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规划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的总体布局。

    七、治理开发

    1、水能蕴藏量
    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按平均流量估算,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

    2、藏木水电站
    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下段的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5.007亿千瓦时,已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1月18日截流成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3、邻里纷争
    (1)、综述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次电站建设也引起了另外两个国家的关注。

    (2)、重要的国际河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3)、印度的担心
    印度一直没有必要地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水利工程。2006年,印度传言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坝,将江水引入黄河流域,覆盖中国的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印度担心这一工程如果实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水源将被切断。

    4、文明集中地
    雅鲁藏布江依照自然条件和河谷形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由于地区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雅鲁藏布江上游基本属于游牧区,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茫茫草地就成为藏羚羊、牦牛等动物的乐园。

    5、旅游开发
    大峡谷腹地扎曲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标志性景点。在扎曲村的观景点主体江段,雅鲁藏布江成马蹄形穿过峡谷地带,峡谷垂直高差超过1000米,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的雄奇。

    海拔最高,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最高的盆地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约2600~3000米。

    二、简介
    1、概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著名景点
    茶卡盐湖、可鲁克湖、魔鬼城、水中雅丹、柴达木温泉、俄博梁山上雅丹、都兰地下雅丹等。

    3、称号
    聚宝盆。

    4、适宜游玩季节
    5月-10月。

    三、地理环境

    1、地理特点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2]  ,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2、地质构造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

    3、气候特点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4、气候变化
    1961-2006年,中国气温增幅为每10年0.10℃-0.20℃,而青海高原为每10年0.33℃。其中,柴达木盆地更是高达每10年0.44℃。由此,柴达木盆地已成为青海高原乃至全国范围内增温最显著的区域。

    5、灾害性天气
    2011年3月17日,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影响,凌晨1时33分至2时28分,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出现灾害性沙尘天气,最大风速每秒达26.3米。这也是柴达木盆地40年来出现的最大风速的沙尘天气,并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

    6、最新发现
    一个由中、英地质学者组成的团队最新发现,在约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被温带落叶阔叶林覆盖,与如今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很大不同。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3000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气候凉爽湿度适中,此次,研究团队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发现了一个约30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群。

    四、生态环境

    1、植被情况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 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6/10 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

    2、动物分布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野生动物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五、资源开发
    1、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在青海湖西边,虽然荒凉,但物产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有盐、硼、钾、镁、锂、铷、溴、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食盐达600多亿吨。盆地铅、锌、铬、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资源丰富。

    2、药材资源
    柴达木盆地内分布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共计有782种,出产的中藏药材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医疗效果好,如白唇鹿鹿茸是公认的滋补药材中的上等佳品,在盆地内大量种植的枸杞,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业大学化验分析,其药用有效成分超过了国内所有同类药材,成为中藏药材中的一枝奇葩。

    六、著名盐湖
    1、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茶卡盆地的西部。茶卡盆地西南被鄂拉山与希里沟山间断陷盆地分割,东北有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地南、北受断裂控制,形成面积2400平方公里的封闭内流断陷盆地。茶卡石盐开采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已采盐食用。

    2、察尔汗盐湖
    如若驱车行驶在215国道上,你会发现在格尔木市附近有一段笔直的公路,如桥般浮在察尔汗盐湖上。如果不是迎面“万丈盐桥”四个大字,你会以为它就是普普通通的公路,但其实这是一座长达32公里的盐桥,因折合市制达万丈而被誉为“万丈盐桥”。

    海拔最高,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最高的湖泊!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湖

    中国西藏的纳木错湖,湖面海拔为4718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纳木错。

    2、最深深度 
    33米(108英尺)。

    3、库容量 
    76.8km³(18.4立方英里)。

    4、湖泊类型 
    咸水湖。

    5、文化 
    古象雄文明发祥地。

    6、湖面海拔 
    4718米。

    7、外文名 
    Namtso。

    8、湖泊面积 
    1,920km²(740平方英里)。

    9、湖中岛屿 
    5个。

    10、著名景点 
    那根拉、扎西半岛、合掌石。

    三、形成演变

    1、青藏高原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2、巨大湖盆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四、流域特征

    1、区位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

    2、内流区域
    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3、念青唐古拉山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4、水体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5、面积
    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6、地形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

    7、鸟岛
    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8、水文
    (1)、西藏第一大湖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2)、封闭式湖泊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

    (3)、出入水量基本平衡
    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9、气候
    (1)、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2)、多风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10、冰期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11、水系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

    五、自然资源
    1、物种资源
    (1)、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2)、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2、矿产资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3、水资源
    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²增加到2015.38km²;湖泊水量从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

    4、湿地资源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

    5、清洁能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六、科研价值
    1、研究站
    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2、观测站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3、自动气象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七、人文历史

    1、宗教圣地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错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

    2、神话传说
    念青唐古拉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3、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错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

    4、传统节日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

    海拔最高,世界海拔最高的平原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平原?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平原

    美国大平原。平均海拔1000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美国大平原。

    2、地理位置
    美国中部。

    3、覆基岩
    页岩、石灰岩、砂岩。

    4、外文名称
    America plains。

    5、气候类型
    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

    6、植被
    草原型植被。

    三、地理位置
    1、地理四至
    作为一个自然区,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它实际上一直延续到加拿大。在美国境内,它的基本界限是:西起 落基山山麓的海拔1800米 等高线一带;东到密西西比河谷地,大约沿着等高线为海拔300米的位置;北到加拿大的 萨斯喀彻温河(Saskatchewan);南到 得克萨斯州的南部。美国学术界对于大平原的东部界线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在西经97°附近。

    2、包含城市
    美国大平原包括有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何马、得克萨斯等州。东西宽640公里,南北长约2400公里(加拿大包括在内)。

    3、土地面积
    其中土地面积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五分之一(153.6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只占全美人口的3.7%, 人口密度很低,大约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除开边缘它是一块相当完整的平原,从西向东缓慢倾斜,人眼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坡度,大约每公里仅下降2米。

    4、横贯全美
    沿着横贯全美的80号高速公路,穿行于这块广袤的土地,心胸顿感坦荡。一位旅美学人写道:“由来山色为诗魂,平陆应怜亦堪吟,灼灼物华竞畿甸,盈盈谷梁溢仓廪,尽目无涯追落日,人室有思解疑云,胸中自有丘壑在,生机勃发遍桃李”。

    四、地质地貌特征

    1、地质
    其下覆基岩为海相及浅水相的沉积岩,主要由缓缓倾斜的页岩、石灰岩、砂岩等组成,厚度可达5公里。本区大部分表层为年轻的 陆相沉积 洪积物组成,在北部还被 更新世的冰川物质不连续地覆盖,还有黄土沉积物出现。总的来说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地质运动表现不太强烈。

    2、显明对照
    (1)、综述
    但有两个区域在大平原中形成显明的对照。

    (2)、巴德兰得(BadLand)
    形成了一个极易受侵蚀的地区,其基岩为页岩,偶而一次性的 暴雨即可引起地面相当剧烈的侵蚀,形成了独特的深谷悬崖,在各地内有高出周围地表几百英尺的小丘壁陆地出现;

    (3)、黑山(BlackHill)
    该区远远高出周围的 平原地表,并有足够的雨量,使得松林、桦林生长十分繁茂。其中的基岩为砂岩,为良好的贮水层,为 南达科他州东部的主要水源。

    3、地貌
    (1)、综述
    大平原的外貌平整,缓缓向东倾斜,唯有在三个区域被起伏所阻断。

    (2)、黑山区
    它是一类结晶岩块(约50英里长,20英里宽,即80×32公里),侵入平整的平原沉积,形成一个起伏;

    (3)、古老侵蚀面
    沿科罗拉多至新墨西哥边界的一带,由一个熔岩盖所保持的古老侵蚀面横亘于平原之上;

    (4)、松树岭断层
    由松树岭断层(接近 内布拉斯加至怀俄明一线)打破了平原的整体性,此区并有不同的侵蚀产生。同时由于气候及土壤条件,大平原也被称为“尘碗”。

    五、气候特征

    1、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在冬季有寒潮时,温度可下降很多,严重的霜冻可分布到得克萨斯。但在冬季如有称作为钦诺克(Chi-nooks)暖风时,它对农牧业却极为有利。

    2、气温
    在冬天和春天,这种风经常向东南方向吹送,融掉冰雪,提高温度,有利于牲畜的放牧。但当称作为伯利扎德(Blizzards)的冬季风袭来时,产生风暴,并伴有大雪,对牧业造成极大的灾害。夏季白天很热,但夜晚凉爽,温度变幅很大,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相比,温差超过33℃。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局部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都相当大,给农业生产的稳定带来了很大威胁。   

    3、天气灾害
    (1)、综述
    在大平原上,主要的天气灾害类型有以下几种。

    (2)、干旱
    具有某些周期性的变化;

    (3)、尘暴
    由于土地干旱、疏松,加上强风及气流的剧烈扰动,尘暴现象很多;

    (4)、洪水
    尤其是夏季由于 暴雨影响加之平原排水困难,时有洪水发生;

    (5)、陆龙卷
    每年从4月起就经常地发生,虽然是局部性的,但破坏性却极大。

    4、河流源头
    平原上的河流基本上都发源于落基山,从西向东越过平原最终注入密西西比河,比较著名的河流有密苏里河、 普拉特河、阿堪萨斯河等。

    机场之最,海拔最高的机场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海拔最高的机场?

    一、海拔最高的机场

    稻城亚丁机场,海拔高达4411米,跑道长为4200米、宽45米,航站楼达到5000平方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稻城亚丁机场。

    2、机场代码
    IATA:DCY,ICAO:ZUDC。

    3、飞行区等级
    4C级。

    4、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5、航站楼面积
    5000平方米(截至2013年9月)。

    6、跑道长度
    4200米(截至2013年9月)。

    7、通航城市
    6个(截至2019年7月)。

    8、货邮吞吐量
    167.6吨(2019年)。

    9、运营机构
    四川康定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稻城亚丁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10、外文名
    Daocheng Yading Airport。

    11、通航日期
    2013年9月16日。

    12、机场类型
    军民合用机场。

    13、地区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

    14、机位数量
    4个(截至2013年9月)。

    15、航线数量
    8条(截至2019年7月)。

    16、旅客吞吐量
    226273人次(2019年)。

    17、起降架次
    2612架次(2019年)。

    三、历史沿革

    1、2011年4月7日
    稻城亚丁机场获国务院批准立项,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

    2、2012年6月6日
    稻城亚丁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3、2012年8月29日
    稻城亚丁机场建成。

    4、2013年9月16日
    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

    四、硬件设施
    1、航站楼
    截至2013年9月,稻城亚丁机场有一座航站楼,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有廊桥2个;站坪设4个C类机位;跑道长4200米、宽45米。航站楼外形采用了飞碟的造型设计。航站楼内采用了很多藏族元素来设计,候机大厅和贵宾室等室内空间铺上了藏式地毯,四周挂上了藏式壁画,空间里则摆上了藏式家具。机场内部使用的吊灯、台灯、落地灯等都凝聚了藏族特色。

    2、跑道
    截至2013年9月,稻城亚丁机场有一条跑道,长4200米、宽45米。

    3、空管工程
    稻城亚丁机场配套有航管工程、导航工程、气象工程、飞行区有线通信工程、航站楼弱电工程,以及航管楼、塔台、导航台站土建工程等空管工程。

    4、塔台
    稻城亚丁机场塔台海拔4435米,为世界最高塔台。

    五、运营情况
    1、航线航点
    (1)、四川航空
    成都、西安、杭州、重庆、泸州。

    (2)、中国国际航空
    成都。

    (3)、中国南方航空
    成都、广州。

    2、人工值机
    (1)、值机柜台分布
    稻城亚丁机场人工值机由稻城亚丁机场公司代办,值机柜台位于航站楼一楼。

    (2)、值机时间
    稻城亚丁机场人工值机柜台在航班预计起飞前45分钟截止办理乘机手续。

    3、便民设施
    稻城亚丁机场机场贵宾室位于航站楼二楼。机场配备了可移动微压氧舱,针对严重高反人群进行急救,可快速缓解缺氧症状。

    六、特色服务

    1、中国国际航空
    截至2013年11月,中国国际航空在稻城亚丁机场已开通网上值机服务,网上值机的开放时间为航班起飞前一天14:00。

    2、四川航空
    截至2020年4月,四川航空在稻城亚丁机场已开通网上值机服务,网上值机的开放时间为航班起飞前两天08:00,但不支持凭电子登机牌过检登机。

    七、交通换乘
    1、机场大巴
    稻城亚丁机场航站楼外设有机场巴士前往稻城亚丁风景区,票价50元。

    2、自驾车
    稻城亚丁机场经S217、S216即可到达稻城亚丁风景区,耗时约2.5小时。

    八、荣誉价值

    1、所获荣誉
    (1)、四川稻城亚丁机场工程被评选为“2016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并列入15个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之一。

    (2)、稻城亚丁机场被四川省水土保持局评选为“2016年度四川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2、价值意义
    (1)、稻城亚丁机场的建设创下了支线机场建设历史上最短时间校飞、最短时间试飞和最短时间建设的三个“最短”纪录。(新华网评)

    (2)、稻城亚丁机场的建设将极大改善甘孜州西南部地区旅游交通条件,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对维护藏区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及抢险救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新华网评)

    世界湖泊之最,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

    中国西藏的纳木错湖,湖面海拔为4718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纳木错。

    2、最深深度 
    33米(108英尺)。

    3、库容量 
    76.8km³(18.4立方英里)。

    4、湖泊类型 
    咸水湖。

    5、文化 
    古象雄文明发祥地。

    6、湖面海拔 
    4718米。

    7、外文名 
    Namtso。

    8、湖泊面积 
    1,920km²(740平方英里)。

    9、湖中岛屿 
    5个。

    10、著名景点 
    那根拉、扎西半岛、合掌石。

    三、形成演变

    1、青藏高原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2、巨大湖盆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四、流域特征

    1、区位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

    2、内流区域
    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3、念青唐古拉山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4、水体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5、面积
    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6、地形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

    7、鸟岛
    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8、水文
    (1)、西藏第一大湖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2)、封闭式湖泊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

    (3)、出入水量基本平衡
    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9、气候
    (1)、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2)、多风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10、冰期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11、水系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

    五、自然资源
    1、物种资源
    (1)、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2)、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2、矿产资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3、水资源
    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²增加到2015.38km²;湖泊水量从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

    4、湿地资源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

    5、清洁能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六、科研价值
    1、研究站
    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2、观测站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3、自动气象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七、人文历史

    1、宗教圣地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错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

    2、神话传说
    念青唐古拉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3、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错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

    4、传统节日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

    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一、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西藏的纳木错湖,湖面海拔为4718米。

    二、简介
    1、中文名
    纳木错。

    2、最深深度
    33米(108英尺)。

    3、库容量
    76.8km³(18.4立方英里)。

    4、湖泊类型
    咸水湖。

    5、文化
    古象雄文明发祥地。

    6、湖面海拔
    4718米。

    7、外文名
    Namtso。

    8、湖泊面积
    1,920km²(740平方英里)。

    9、湖中岛屿
    5个。

    10、著名景点
    那根拉、扎西半岛、合掌石。

    三、形成演变

    1、青藏高原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2、巨大湖盆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四、流域特征

    1、区位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

    2、内流区域
    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3、念青唐古拉山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4、水体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5、面积
    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6、地形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

    7、鸟岛
    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8、水文
    (1)、西藏第一大湖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2)、封闭式湖泊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

    (3)、出入水量基本平衡
    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9、气候
    (1)、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2)、多风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10、冰期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11、水系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

    五、自然资源
    1、物种资源
    (1)、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2)、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2、矿产资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3、水资源
    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²增加到2015.38km²;湖泊水量从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

    4、湿地资源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

    5、清洁能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六、科研价值
    1、研究站
    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2、观测站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3、自动气象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七、人文历史

    1、宗教圣地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错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

    2、神话传说
    念青唐古拉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3、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错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

    4、传统节日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

    河流之最,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

    一、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河床高度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天河。

    二、简介
    1、中文名
    雅鲁藏布江。

    2、主要支流
    帕隆藏布、雅砻河、拉萨河、多雄藏布、年楚河、尼洋河。

    3、流经地区
    中国、孟加拉国、印度。

    4、英文名称
    Brahmaputra。

    5、所属水系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6、落差
    5475米。

    7、河长
    2057公里(中国境内)。

    8、地理位置
    南亚。

    9、发源地
    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玛央宗冰川。

    10、流域面积
    24.6万平方公里。

    11、主体民族
    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12、别称
    央恰布藏布。

    13、平均流量
    1654亿立方米。

    三、历史变迁

    1、名称由来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

    2、历史沿革
    (1)、新石器时代
    雅鲁藏布江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其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林芝、墨脱为代表。在林芝县和墨脱县曾采集到石器、陶片、斧、锛、凿等类遗物。

    (2)、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藏各地形成了许多部落。公元前3世纪左右,聂赤赞普作为雅砻部落的首领第一次以赞普(意为王)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历史上,建立了部落奴隶制的吐蕃王国。

    (3)、汉藏文化
    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人。汉、藏交流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是文成公主和蕃、金城公主西嫁与唐蕃会盟碑三件大事。它们充分说明了汉、藏人民及其文化各具特点又相互影响融合的血肉关系。

    (4)、佛教
    藏族崇佛教普遍而又诚笃。崇佛信教,必有寺庙。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寺庙林立,无论是在峡谷溪涧之旁,还是深山野岭之中,都可听到悠悠的古刹钟声。在众多的寺庙宫观中,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是最有代表性的。

    (5)、天河
    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美丽,它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它是藏族人民文化的摇篮。作为一条“天河”,雅鲁藏布江给西藏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四、干流概况

    1、源头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 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中国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经过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2、干流走向
    东北后改向南行,在珞瑜地区出境流入印度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后,改称贾木纳河,在其境内与恒河相汇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全长2104千米,西藏境内河长2 057千米,总落差5 435米,平均坡降位居中国境内各大河流之首。流域呈东西向狭长形,东西最大长度1450余千米,南北最大宽度290千米,平均海拔约4500米。

    3、地理环境
    (1)、源头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与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公里。

    (2)、上游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

    (3)、中游
    从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集水面积163951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这里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在宽谷段,谷底宽达2~8公里,水面宽100~200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阶地。水流平缓,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两侧山地俯瞰宽谷,但见蓝绿色的江面和金光灿灿的沙洲相间,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

    (4)、下游
    派镇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河长496公里,集水面积49959平方公里。河流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和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的雅鲁藏布江的水面垂直高差达到7667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

    五、水文特征
    1、下游地区
    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地区高温多雨,巴昔卡附近年均降雨量超过4000毫米,个别地区达到5000毫米,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2、中游地区
    中游地区属于高原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多在300~600毫米。

    3、上游地区
    上游地区谷地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4、全年降水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达到全年降水量的50%~80%。月均最高温度出现在6月,下游地区多出现在7月,月均温度最低出现在1月。下游地区巴昔卡一带的年径流深可达3000毫米以上,而上游地区则不足100毫米。径流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匀。

    5、冰雪融水
    降水最多的月份,其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大。此外,该流域还具有枯水期水量较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少、河水温度低、河水矿化度小、总硬度低等特点。

    六、流域概况
    1、综述
    全长2900 km,流域面积61.7万km。中国境内河长2057 km,流域面积24万km。源头海拔5590 m,流出国境处为155 m。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3950 m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米林县派乡为中游,河谷宽阔,气候温和,支流众多,水利条件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派乡以下为下游,其中中国境内河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河岸陡峻,入印度境逐步进入平原和三角洲。

    2、经济概况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和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3亿千瓦,仅次于长江流域,占西藏理论水能蕴藏量的56.22%,其中可开发量为4 837.14万千瓦,占境内可开发量的80.96%。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形适合建筑水坝,拦洪蓄水。雅鲁藏布大峡谷水能蕴藏量最大,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 576万千瓦,占西藏总水能理论蕴藏量的25%以上。

    3、生态保护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沙漠化面积增大,源头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下降。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雅鲁藏布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编制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规划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的总体布局。

    七、治理开发

    1、水能蕴藏量
    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按平均流量估算,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

    2、藏木水电站
    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下段的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5.007亿千瓦时,已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1月18日截流成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3、邻里纷争
    (1)、综述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次电站建设也引起了另外两个国家的关注。

    (2)、重要的国际河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3)、印度的担心
    印度一直没有必要地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水利工程。2006年,印度传言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坝,将江水引入黄河流域,覆盖中国的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印度担心这一工程如果实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水源将被切断。

    4、文明集中地
    雅鲁藏布江依照自然条件和河谷形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由于地区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雅鲁藏布江上游基本属于游牧区,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茫茫草地就成为藏羚羊、牦牛等动物的乐园。

    5、旅游开发
    大峡谷腹地扎曲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标志性景点。在扎曲村的观景点主体江段,雅鲁藏布江成马蹄形穿过峡谷地带,峡谷垂直高差超过1000米,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的雄奇。